奧杜威石器之謎:誰打造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印記?
1930年代,考古學家在坦尚尼亞的奧杜威峽谷首次發現這些石器工具,隨後在東非、中非和南非多地也陸續出土。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標本來自衣索比亞戈納遺址,這些石器的特徵在於手握的礫石核心經過敲擊剝片後,形成鋒利邊緣,可用於切割、砍劈或刮削等用途。
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奧杜威石器已成為考古學界研究最透徹的石器技術之一。但令人困惑的是,學界至今仍無法確定其真正的製造者。雖然這類工具常被歸類於特定人科物種,但奧杜威石器的多樣性顯示它可能源自不同人屬。特別是南非和阿爾及利亞的考古發現,更暗示多種人科生物可能都曾製作過這類工具。
早期研究曾認為傍人屬的鮑氏傍人是最可能的製造者,但現在學界更傾向於「巧人」(Homo habilis)這個腦容量較大、手部更靈巧的人屬物種。然而,最新考古證據將奧杜威石器的年代推前至330萬年前,這意味著石器製作技術可能早在人屬出現前就已存在。
國際研究團隊運用最佳線性估計模型分析後發現,奧杜威技術約在325萬年前出現,持續使用至160-120萬年前,成為人類史上最長壽的文化傳統。研究顯示,某些人屬物種的出現與南方古猿等早期物種的滅絕,恰好與這些石器的興衰時期吻合。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指出:「南方古猿阿法種在其整個生存時期都不太可能是奧杜威工具的製造者,因為目前發現的化石年代與石器遺址沒有重疊。」此外,非洲南方古猿和粗壯傍人的證據也過於有限,難以認定是主要製造者。
最終研究結論認為,考慮到這些石器在各地人科化石遺址的廣泛分布,很可能是多種人科生物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包括鮑氏傍人在內。團隊推測:「早期人屬與鮑氏傍人之間可能存在文化傳遞,讓後者習得奧杜威技術,但這種傳承不一定是直接的社會學習。」
有趣的是,當直立人等物種發展出更精緻的阿舍利工具時,鮑氏傍人可能仍持續使用原始的奧杜威技術。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人類考古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