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產婦要躺著分娩?揭開這項「詭異傳統」的歷史真相
生物
04-29
研究顯示,仰臥分娩不僅會延長產程,還會減緩宮縮頻率。然而在美國,多數產婦仍採用這種姿勢生產。這項看似違反人體工學的傳統,究竟從何而來?
坊間傳聞要追溯到17世紀的法國,據說當時的路易十四世國王有特殊癖好,特別喜歡觀看妻妾分娩的過程。由於傳統分娩椅會遮擋視線,這位國王便大力推廣仰臥姿勢。不過歷史學家指出,這種說法其實是對歷史的過度簡化。
從古代壁畫和文獻可以發現,在仰臥分娩成為主流前,女性多採用蹲坐或跪姿生產。法國名醫弗朗索瓦·莫里索在16世紀末開始提倡仰臥分娩,主要是考量到這種姿勢對產婦較舒適,也方便助產士和外科醫生操作。
雖然路易十四世確實育有22名子女,且史料記載他熱衷觀看分娩過程,但真正促成姿勢轉變的關鍵,還是當時醫療專業人士的建議。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王室偏好可能間接影響了民間風氣,但並非決定性因素。
時至今日,仰臥分娩仍是西方國家主流,這項沿襲數百年的傳統,背後交織著醫療演進、社會文化與權力關係等複雜因素。下次當我們思考分娩姿勢時,或許該回歸最基本的考量:什麼才是最符合產婦生理需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