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北美大陸的「破碎之心」:十億年前差點撕裂美洲的古老傷痕

北美大陸的「破碎之心」:十億年前差點撕裂美洲的古老傷痕

在美國中西部地底深處,藏著一個被地質學家暱稱為「北美破碎之心」的驚人構造——中大陸裂谷。這個形成於11億年前的巨大斷裂帶,見證了板塊運動如何差點將北美大陸一分為二的戲劇性歷史。

根據《自然》期刊2013年發表的研究,這個馬蹄形的裂谷從堪薩斯州向北延伸至蘇必略湖,再向南折返至密西根州。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資料顯示,這個曾經長達3,000公里的裂谷,形成的盆地寬度可與紅海比擬,如今大部分結構已被厚厚的沉積層掩埋。

目前唯一可見的裂谷露頭位於蘇必略湖附近,那裡暴露著大規模的玄武岩塊。這種緻密的黑色火成岩,正是當年地殼撕裂時巖漿湧出冷卻的產物。研究指出,中西部地殼原本就較脆弱,加上深部巖漿活動的影響,使得這個區域成為裂谷形成的理想地點。

令人費解的是,這場聲勢浩大的分裂運動在持續約10萬年後突然停止。奧克拉荷馬大學榮譽教授蘭迪·凱勒形容這是「一場壯觀的失敗」——裂谷徹底改造了蘇必略湖區域的地殼結構,卻未能成功分裂大陸。

科學界對此現象提出多種解釋:有學者認為與北美大西洋沿岸的造山運動有關;另一些研究則推測,當勞倫大陸與亞馬遜地塊之間出現海洋時,裂谷活動便告終止。如今在堪薩斯州,部分裂谷區域因玄武岩與水反應可能產生氫氣,已引起能源公司的探勘興趣。

這個古老的地質奇觀不僅記錄了地球劇烈的板塊運動史,更在密西根州基威諾半島孕育了豐富的銅礦資源——人類在此開採銅礦的歷史可追溯至8,000年前。雖然20世紀末礦業曾一度沒落,但近年又出現復甦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