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驚人發現:烏賊早在1億年前就已稱霸海洋!

驚人發現:烏賊早在1億年前就已稱霸海洋!

古生物學家運用創新的數位化石挖掘技術,分析來自40種遠古烏賊的250多個化石喙部。研究結果顯示,從笨重甲殼、行動緩慢的頭足類,演化成柔軟軀體的高速掠食者,這個關鍵轉變並非發生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時期。事實上,早期烏賊族群早已大量繁殖,其生物量甚至超過當時的菊石和魚類,成為現代海洋生態系統中智慧型高速游泳者的先驅。

這幅石版畫描繪的是鎖管目中的一種烏賊——福氏槍烏賊。圖片來源:Comingio Merculiano。

在當代海洋中,烏賊是多樣性最高、分佈最廣的頭足類生物,同時扮演掠食者與獵物的關鍵角色。

學者普遍認為,牠們演化成功的關鍵在於擺脫了祖先的堅硬外殼。

然而,由於軟體動物化石極為罕見,烏賊的起源始終成謎。現存最古老的烏賊化石紀錄僅能追溯至4500萬年前,且多數標本僅殘留微小的碳酸鈣平衡石。

化石證據的匱乏,讓學界長期推測烏賊是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大滅絕後才開始多樣化。

北海道大學古生物學家池上新博士帶領團隊,運用高解析度斷層掃描技術,對日本出土的白堊紀碳酸鹽巖進行數位化石挖掘,成功重建263個烏賊喙部化石的3D模型,涵蓋5科23屬40種。

這項突破性研究發現,烏賊其實起源於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晚期交界,隨後快速輻射演化。

研究顯示,重要烏賊類群的出現時間比過去認知的要早得多——開眼亞目提早約1500萬年,鎖管目更提早達5500萬年。

早期開眼亞目烏賊具有獨特解剖特徵,這些特徵在後續物種中消失,顯示其形態快速演化;而鎖管目烏賊則已具備現代物種的外形特徵。

更驚人的是,白堊紀晚期的烏賊不僅數量龐大,體型也普遍超過同期菊石和硬骨魚,這種生態優勢比硬骨魚和海洋哺乳類的興起早了3000多萬年。

「無論數量或體型,這些遠古烏賊顯然主宰了當時的海洋。」池上博士強調:「牠們的體型可與魚類匹敵,甚至比我們發現的菊石還要龐大。」

伊庭靖弘博士補充:「這項發現完全顛覆我們對古代海洋生態的認知。烏賊很可能是現代海洋中高速智慧型游泳動物的先驅。」

這項開創性研究已發表於頂尖期刊《科學》。

_____

池上新等人。2025。《透過數位化石挖掘揭示烏賊的起源與輻射演化》。《科學》388(6754):1406-1409; doi:10.1126/science.adu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