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鱷魚為何吞石頭?揭開史前生物的神奇生存秘技

鱷魚為何吞石頭?揭開史前生物的神奇生存秘技

科學家將動物吞食的岩石稱為「胃石」,這個奇特行為背後隱藏著多重原因。除了幫助磨碎食物、補充鈣質等礦物質外,還能有效驅除體內寄生蟲。但對水生生物而言,吞石頭可能與浮力調節密切相關。

早在數百年前,南美洲原住民就曾提出鱷魚吞石增重的觀察。2019年,猶他大學研究團隊針對這個古老假說展開實驗。他們以7隻年幼的美洲短吻鱷為物件,觀察吞食小石子對潛水行為的影響。結果令人驚豔:未吞石前鱷魚平均只能潛水6分鐘,吞石後竟延長至11分鐘,潛水時間足足增加88%。

研究報告指出:「胃石使鱷魚最長潛水時間增加117%。未吞石組的最長紀錄是14.7分鐘,吞石組卻能達到驚人的35.4分鐘。」這些石頭就像天然壓艙物,讓鱷魚能充分擴張肺部卻不致浮出水面,在獵食時獲得絕佳戰術優勢——無論是潛伏追蹤獵物,或將掙扎的獵物拖入水中都更加得心應手。

這種「吞石調浮」的策略並非鱷魚專利。古生物學家在侏羅紀與白堊紀晚期的蛇頸龍化石中,也經常發現腹腔內儲存完好的石塊。如此普遍存在的現象絕非偶然,顯示生物運用這種特殊浮力控制法的歷史,可能已長達數千萬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