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深海魚群竟是地球碳迴圈的隱形工程師!

深海魚群竟是地球碳迴圈的隱形工程師!

科學家最新研究證實,生活在海洋深處的中層帶魚類,竟與淺水魚類一樣會產生碳酸鹽礦物。這項驚人發現揭示了海洋碳迴圈中長期被忽略的關鍵環節,這些深海居民默默維持著地球的化學平衡,重要性超乎想像。

最新研究首度直接證實,佔全球魚類生物量高達94%的中層帶魚類,其碳酸鹽排放速率竟與淺水魚類相當。這項發現支援了先前全球模型的推測:海洋魚類是海中生物源性碳酸鹽的主要來源之一。邁阿密大學海洋與大氣科學院的研究團隊,特別鎖定棲息在350至430公尺深處的黑腹玫瑰魚進行觀察,證實這種深海魚類會產生並排出被稱為「魚碳酸鹽」的腸道碳酸鹽。

研究主持人馬丁·格羅賽爾教授指出:「中層帶魚類生活在高壓、低溫的極端環境中,過去我們完全不確定牠們是否會像淺水魚類一樣產生碳酸鹽,更不知道產生的速率。」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確認了深海魚類的碳酸鹽生成能力,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機制在不同深度的海洋環境中竟展現出高度一致性。

研究團隊將黑腹玫瑰魚置於模擬自然環境的6°C海水中,發現牠們每小時每公斤能產生約5毫克的魚碳酸鹽,這與熱力學和代謝比例模型的預測完全吻合。共同作者阿曼達·奧勒特副教授強調:「這項發現填補了我們對海洋化學和碳迴圈認知的重大空白。考慮到中層帶魚類的龐大生物量,牠們對碳酸鹽通量的貢獻—以及隨著海洋暖化可能發生的變化—值得我們投入更多關注。」

格羅賽爾教授更生動地比喻道:「中層帶魚類不僅是海洋食物鏈的一環,牠們更是海洋的『化學工程師』!」這項研究突顯了魚碳酸鹽在海洋碳迴圈中的關鍵地位,特別是考慮到中層帶龐大卻尚未完全探索的生物量。

這項刊登於《實驗生物學期刊》的研究,為深海碳動態研究開闢了新方向,未來將有助於完善地球系統模型。透過更精確掌握生物碳生產與輸出的過程,科學家能更準確預測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