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突破性高壓CMOS背板技術 打造超亮眼OLED微顯示器

突破性高壓CMOS背板技術 打造超亮眼OLED微顯示器

德國弗勞恩霍夫光子微系統研究所(IPMS)的科學家們,最近成功研發出一項革命性的高壓CMOS背板技術,這項突破將為OLED微顯示器帶來前所未有的超高亮度表現。這項創新技術預計將在2025年5月13日至15日,於美國聖荷西舉辦的SID Display Week 2025展會中首度亮相(德國館1135號展位)。

要同時提升OLED顯示器的亮度並延長使用壽命,目前業界普遍採用的方法是將多層OLED結構堆疊在一起。這項新開發的高壓CMOS背板技術,正是為了實現這專案標而誕生,它能完美驅動多層堆疊的OLED結構,創造出令人驚艷的顯示效果。

OLED微顯示器憑藉其優異的畫質與高亮度特性,在許多應用領域都展現出獨特優勢。舉例來說,在擴增實境(AR)眼鏡中,它能確保顯示內容在不同光線條件下依然鮮明可見;在虛擬實境(VR)頭戴裝置裡,則能呈現出逼真且明亮的影像。就連軍事領域也廣泛採用這項技術,讓各種指令與戰況指標在極端環境下仍能清晰顯示。

傳統OLED技術在惡劣環境下要達到超高亮度確實有其限制,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被視為潛力替代方案。microLED理論上可達到驚人的100萬cd/m²亮度,但在高解析度微顯示器所需的高畫素密度下,會面臨嚴重的效率衰減問題,操作電流密度往往需要超過1A/cm²。更何況這項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特別是在全綵顯示方面仍有待突破。相較之下,OLED在確保長壽命運作時,電流密度通常能控制在100mA/cm²以下。

弗勞恩霍夫IPMS微顯示器與感測器部門負責人Uwe Vogel博士表示:「我們開發出一種創新的畫素單元設計,能夠承受超過10伏特的電壓擺幅,這讓我們可以驅動多層堆疊的頂發射式OLED結構。根據堆疊層數的不同,我們可以在維持相同電流密度的情況下,實現數倍於單層結構的最大發光效率。這種設計讓全綵顯示的最大亮度突破10,000cd/m²,同時還能確保產品的使用壽命與可靠性。」

相較於microLED,OLED技術具有明顯優勢:成熟度高、能源效率佳、色彩表現優異。而透過這項新開發的高壓CMOS背板技術,搭配多層OLED堆疊結構,更可將亮度提升至約10,000cd/m²的水準,為超高亮度OLED微顯示器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弗勞恩霍夫IPMS多年來專注於各種顯示技術背板的研發,特別是在微顯示器領域累積了豐富經驗。該研究所從可行性研究到試量產(特別是OLED微顯示器)建立了完整的專業技術鏈。研究團隊正積極與產業夥伴合作,期待能將這項突破性的背板技術早日推向市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