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改寫人類歷史:11萬年前遺跡揭露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曾攜手合作

改寫人類歷史:11萬年前遺跡揭露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曾攜手合作

最新考古研究顯示,尼安德塔人與現代人類祖先在中東黎凡特地區不僅和平共處,更存在深度文化交流。以色列提什梅特洞穴出土的證據顛覆了我們對史前人類互動的認知,揭示早期人類發展的關鍵可能正是「合作」而非「競爭」。

這項發表於《自然-人類行為》期刊的研究,是首份針對提什梅特洞穴的完整科學報告。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組成的跨校團隊自2017年起持續挖掘,發現兩大人種竟共享石器技術、生活習俗甚至喪葬儀式。這些發現將黎凡特地區重新定位為人類演化史上的重要十字路口。

研究團隊整合石器製作、狩獵策略、象徵行為與社會複雜性四大領域證據,證實約13萬至8萬年前的中舊石器時代,當地不同人類群體存在實質互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早的形式化墓葬習俗約11萬年前首次出現在以色列,洞穴中大量赭石礦物顏料的使用,更暗示當時可能已發展出身體彩繪等社會識別系統。

「以色列就像史前人類的熔爐,」希伯來大學的賽德納教授強調:「資料顯示人類的連結與族群互動,才是推動文化與技術創新的核心動力。」考古學家在墓葬坑中發現石器、動物骨骸與赭石塊的特定擺放方式,可能反映當時已萌發對死後世界的信仰體系。

研究共同主持人普雷沃斯特博士指出,中舊石器時代中期氣候改善使黎凡特地區承載力提升,促使不同人種接觸頻率增加。特拉維夫大學的赫什科維茨教授補充,各群體生活方式的相互關聯性,顯示他們發展出深層的適應策略共享機制。

提什梅特洞穴的發現為早期人類社會結構開啟全新視窗,不僅改寫人類演化史,更揭示合作精神可能深植於我們的基因記憶。隨著挖掘持續進行,這處遺址有望解開更多人際互動的古老密碼。

這項突破性研究由跨國團隊共同完成,完整論文已刊載於《自然-人類行為》2025年3月號,DOI編號10.1038/s41562-025-0211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