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太平洋睡鯊之謎:揭開深海掠食者的神秘面紗

太平洋睡鯊之謎:揭開深海掠食者的神秘面紗

在廣袤的太平洋深處,潛伏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巨獸——太平洋睡鯊。這種與格陵蘭鯊血緣相近的神秘物種,不僅能夠雜交繁殖,更擁有諸多相似特徵。雖然目前記錄到的最大體長為4.3公尺,但科學家推測深海個體可能長達7公尺,壽命更是與格陵蘭鯊不相上下。

令人驚訝的是,相較於其近親,太平洋睡鯊的研究嚴重不足。研究團隊指出,這主要歸因於三個因素:缺乏商業價值、棲息地難以到達,以及捕捉與處理如此大型動物的安全與後勤挑戰。加上成年個體極少被目擊,使得相關研究更加困難。

由於基礎研究的匱乏,這種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數量下降」且「近危」的物種,正面臨保育困境。研究共同作者Cindy Tribuzio坦言:「現行管理僅能依賴歷史捕撈數據,這對高度脆弱的物種而言絕對不是理想做法。我們亟需更多資訊來發展替代性的評估方法。」

為此,研究團隊展開深度文獻分析,並意外獲得數項突破性發現。其中最關鍵的是基因研究顯示,太平洋睡鯊的數量可能被低估,因為部分個體其實是「偽裝者」。主要作者Beth Matta解釋:「原先認為該屬有三個大型物種,但最新證據顯示南極睡鯊在基因上並無區別。」

關於壽命的研究同樣引人入勝。放射性碳定年法分析眼球晶狀體的結果顯示,雖然其生長速度是格陵蘭鯊的兩倍,但仍遠慢於多數魚類。一隻未成熟雌鯊的檢測更顯示其年齡至少35歲,Tribuzio強調:「這不僅證實其極端長壽,更顯示成熟期延遲的特徵。」

基於這些發現,研究團隊希望不僅能填補科學認知的空白,更能推動更有效的物種管理策略。Tribuzio指出:「緩慢的生長速度、延遲的性成熟與長壽特性,使牠們特別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威脅,這正是保育工作的重點。」

「我們對這些鯊魚了解得越多,就越意識到保護牠們的重要性,」Matta補充道:「而等待我們探索的奧秘,還有很多很多。」這項開創性研究已刊載於《極地生物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