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全球首份大流行協議出爐!美國為何缺席?

全球首份大流行協議出爐!美國為何缺席?

2025年3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透過了全球首份大流行協議,這項歷史性協議歷經三年密集協商,各國政府希望藉此因應COVID-19疫情帶來的毀滅性衝擊。然而,美國卻未參與其中,部分原因在於其退出WHO的立場。

這份協議將強化各國及全球的防疫準備工作。簽署國承諾提升疾病監測能力、擴充醫療人力、強化監管體系,並增加研發投資。協議鼓勵各國完善衛生法規與基礎建設、加強疫情資訊公開透明化,同時增加防疫資金投入。

協議更建立了疫苗與關鍵醫療物資生產分配的新機制,要求各國協調防疫行動,並分享傳染病資訊與智財權,以加速疫苗研發程序。待足夠國家批准後,協議將正式生效,但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就職當天,簽署行政命令退出WHO談判。專家分析,美國缺席反而促成更公平的協議內容。原先美國與其他富裕國家為保護藥廠利益,反對強制分享疫苗研發所需的知識、資料與智財權,這讓貧困國家難以取得關鍵醫療資源。

協議中最具爭議的條款,在於各國藥廠應分享多少疫苗,以換取新興傳染病的基因序列。目前各國仍在協商病原體基因資訊與疫苗取得的交換機制。這對研究人員開發疫苗至關重要,也能確保疫苗問世後民眾能及時接種。

協議其他亮點包括:透過全球增設生產基地提升疫苗供應量、建立公平分享智財權的機制,以及鼓勵各國提供藥廠足夠誘因,將醫療技術擴及發展中國家。若能落實這些措施,不僅造福貧困國家,富裕國家也將受益——更公平的疫苗分配有助控制疫情擴散,挽救無數生命。

專家建議,各國應簽署協議並投入更多資源支援全球衛生計畫。在WHO資金縮減、國際衛生合作萎縮的當下,這顯得尤為重要。缺乏國際協調,各國將更難及早發現並解決問題,導致流行病演變成大流行。

未來簽約國必須提供充足資金,支援協議目標並確保新技術研發與普及。這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礎衛生體系,才能真正讓疫苗施打到民眾身上。全球防疫沒有孤島,唯有國際合作才能戰勝下一場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