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40-50歲養成這習慣,有效延緩阿茲海默症

40-50歲養成這習慣,有效延緩阿茲海默症

最新研究顯示,中年時期保持規律運動,能顯著降低β-類澱粉蛋白的堆積——這種蛋白質被認為是引發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子。發表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的研究指出,45至65歲期間增加身體活動量,對大腦健康具有保護作用;反之,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可能加速神經退化。

全球約13%的阿茲海默症病例與缺乏運動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週應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150分鐘高強度運動。這項由ISGlobal研究員Eider Arenaza-Urquijo主導的研究,追蹤了337名具有阿茲海默症家族史的加泰隆尼亞居民長達四年。

研究團隊將受試者分為三組:達標組(符合WHO建議)、未達標組(運動量不足)及久坐組(完全無運動)。結果發現,提升運動量至WHO標準的組別,其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的堆積量明顯少於其他兩組。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保護效果呈現「劑量反應」關係——運動量增加越多,類澱粉蛋白負荷降低越顯著。

「即使是運動量未達WHO標準的族群,其大腦皮質厚度仍優於完全不運動者。」論文第一作者Müge Akıncı強調,這證實任何程度的運動都比完全不動來得好。研究還發現,與記憶功能密切相關的內側顳葉皮質厚度,在運動族群中保持得較為完整。

研究團隊特別指出,運動效益關鍵在於「持續增加活動量」,而非單純達到某個運動門檻。ISGlobal首席研究員Arenaza-Urquijo呼籲:「將促進中年運動納入公共衛生政策,將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重要策略。」這項突破性研究為對抗神經退化性疾病提供了具體可行的預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