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250年!維蘇威火山動態藝術裝置重現驚人爆發場景
科技
08-08
經過兩個半世紀的等待,一座1775年設計的機械藝術裝置終於在現代科技加持下「甦醒」——這件由墨爾本大學兩位工程系學子巧手重現的作品,精彩演繹了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的爆發奇觀。
這個結合藝術與工程的創意源自英國駐那不勒斯大使威廉·漢密爾頓爵士。這位1765至1800年間的外交官同時是位狂熱的火山學家,他根據英裔義大利畫家彼得羅·法布里斯1771年的水彩畫《熔岩流的夜景》,設計出運用光影與機械動作模擬火山噴發的裝置。儘管當年是否完成實體製作仍是謎,但波爾多市立圖書館儲存的精密設計圖,成為當代重現的關鍵藍圖。
工程與資訊科技學院資深策展人理查·吉萊斯皮博士主導這項重現計畫時強調:「恰逢250週年之際,我們的學生讓這個沉睡的構想重獲新生,這簡直是科學傳播的完美典範——火山撼動人心的力量始終令世人著迷。」
機電整合碩士生徐心瑜(茉莉)與機械工程碩士生曾佑紀(安迪)在學生創客空間耗時三個月,運用雷射切割木材與壓克力、可程式LED燈光及電子控制系統等現代技術,重新詮釋漢密爾頓當年發條驅動的設計概念。
「這個專案讓我精程序式編寫、焊接技術與物理應用等多項技能。」徐同學分享道。曾同學則表示:「實作過程培養出解決問題的新視野,我們甚至得處理漢密爾頓當年遭遇的難題——如何巧妙隱藏機械結構同時確保光影平衡。」
指導學生的研究工程師安德魯·科吉奧斯盛讚:「從材料選用到3D列印,再到電子系統除錯,見證兩位同學熱忱與毅力的成果令人欣慰。這種實戰經驗將為他們的職涯發展奠定優勢。」
這件作品現正於墨爾本大學貝利歐圖書館《壯遊特展》隆重展出,展期至2026年6月28日,成為展覽中最吸睛的焦點展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