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蓋亞衛星繪製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星圖,完成使命的巡天階段

蓋亞衛星繪製銀河系迄今最詳細星圖,完成使命的巡天階段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恆星繪圖衛星蓋亞(Gaia)於2013年12月19日發射升空,如今其燃料箱即將耗盡,但這絕非使命的終結。在接下來的數周內,蓋亞將先進行技術測試,爾後才會被移至「退役」軌道。此外,預計分別在2026年左右以及本年代末,會有兩次龐大的資料釋出。

歐洲太空總署科學主任卡蘿爾·蒙代爾表示:「今日標誌著科學觀測階段的結束,我們為這項超乎預期的非凡任務慶祝,它的執行時間幾乎是最初預期壽命的兩倍。」

她續稱:「蓋亞收集到的海量資料寶庫,讓我們對銀河系的起源和演化有了獨特見解,也在許多方面改變了天體物理學和太陽系科學,而其影響深遠,我們尚未完全領會。」

「蓋亞基於歐洲在天體測量學方面的卓越成就,必將為後世留下長久的遺產。」

蓋亞專案科學家約翰內斯·薩爾曼稱:「在太空執行11年,歷經微流星體撞擊和太陽風暴的考驗,蓋亞終於完成了科學資料的收集工作。」

「如今,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下一次資料釋出的準備工作。」

「我為這項了不起的任務成果感到振奮,也對即將到來的發現充滿期待。」

在整個任務期間,蓋亞利用其三種儀器多次監測恆星,以此繪製出恆星的位置、距離、運動、亮度變化、組成以及眾多其他特徵。

這使得蓋亞得以實現其主要目標,即構建最大、最精準的銀河系星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家園星系。

天文館和國際天文聯合會天文教育辦公室的科學視覺化專家斯特凡·佩恩 - 瓦爾德納爾表示:「它與先前的模型有重大差異,蓋亞徹底改變了我們對銀河系的印象。」

「就連一些基本概念都已被修正,像是銀河系中心棒狀結構的旋轉、星系盤的翹曲、旋臂的詳細結構,以及太陽附近的星際塵埃等。」

「即便如此,銀河系的遙遠區域仍基於不完整資料,屬於有根據的推測。」

「隨著蓋亞更多資料的釋出,我們對銀河系的認知將變得更加精準。」

蓋亞的科學和工程團隊已全力投入蓋亞資料釋出4(DR4)的準備工作,預計於2026年釋出。

每次資料釋出的資料量和質量都在提升,預計有500 TB資料產品的蓋亞DR4也不例外。

此外,它將涵蓋任務的前5.5年,相當於最初預期的任務持續時間。

義大利國家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安東內拉·瓦萊納裡博士稱:「這是天文界翹首以盼的蓋亞資料釋出,想想這僅佔收集資料的一半,就令人興奮不已。」

「即便任務現已停止收集資料,但在未來多年,我們仍會如常工作,將這些驚人的資料集整理好以供使用。」

蓋亞已完成其使命的巡天階段,在過去十年中,對約20億顆恆星和其他天體進行了超過3萬億次的觀測,徹底革新了我們對家園星系和宇宙鄰域的認知。

在為期數周的測試後,蓋亞將離開目前位於拉格朗日點2的軌道(該點位於離地球150萬公里、背離太陽的方向),被送入最終的日心軌道,遠離地球的影響範圍。

2025年3月27日,太空船將進行去活化處理,以避免對其他太空船造成任何危害或幹擾。

在技術測試期間,蓋亞的指向將會改變,這意味著它將暫時變得更亮幾個星等,使得小型望遠鏡更容易對其進行觀測。

蓋亞任務經理烏韋·拉默斯表示:「在告別之際,蓋亞將贈予我們這份最後的禮物,在退休前於星空中閃耀。」

「此刻,讓我們為這項具有變革性的任務歡慶,感謝所有團隊十多年來執行蓋亞、規劃觀測,以及確保珍貴資料順利傳回地球所付出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