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奧秘大公開:揭開太陽系中心恆星的神秘面紗
太空
06-09
這顆每天照耀地球的恆星,究竟藏著什麼秘密?讓我們一起探索太陽的驚人真相!
太陽速覽
直徑:約139.2萬公里
距離地球:約1.5億公里
恆星型別:黃矮星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也是整個系統中最大、最亮且質量最大的天體。它透過核融合過程產生高達攝氏1500萬度的高溫,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必需的光和熱。
太陽的組成與運作
太陽主要由氫氣和電漿構成,其中氫佔約四分之三,氦約佔四分之一,還有極少量的金屬元素。這些氫元素透過核融合反應轉化為氦,持續釋放出龐大的能量。
有趣的是,恆星的質量越大,消耗氫燃料的速度就越快。像太陽這樣中等大小的恆星,壽命可達約100億年,而質量是太陽40倍的超大恆星,壽命可能只有短短100萬年。
太陽的結構與溫度
太陽不同部位的溫度差異極大:
- 核心溫度高達攝氏1500萬度
- 我們平常看到的「表面」(光球層)溫度約攝氏5500度
- 最外層的大氣(日冕)平時肉眼不可見,必須在日全食時才能觀測到
太陽的形成與演化
約45億年前,銀河系中一團緻密的氣體雲在重力作用下坍縮,形成了太陽的前身——原恆星。隨著原恆星不斷成長,殘餘物質逐漸形成了圍繞它執行的行星、衛星和小行星。
目前太陽正值壯年期,約走過了一半的生命週期。當約50億年後核心的氫燃料耗盡時,重力將戰勝核融合產生的向外壓力,導致核心坍縮。此時外層將膨脹成為紅巨星,吞噬內側行星,包括地球。
太陽的終結
紅巨星階段後,太陽將拋射外層形成行星狀星雲,最終留下一個緻密的白矮星核心。這些被丟擲的物質將成為下一代恆星和行星的原料,完成恆星的生命迴圈。
人類對太陽的探索
各國太空機構已發射多艘探測器研究太陽,例如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這些任務幫助我們更深入瞭解這顆維繫地球生命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