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出土5500萬年樹蛙化石 揭開岡瓦納古陸生態之謎
生物
07-20
最新發現的「泰勒遠古雨濱蛙」(Litoria tylerantiqua)化石顯示,早在始新世初期,當澳洲仍與南極洲、南美洲相連形成岡瓦納超大陸殘餘時,樹蛙科物種就已棲息於澳洲大陸。
這項由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的重要發現,將澳洲樹蛙的化石紀錄往前推了3000萬年。
研究主要作者法曼博士指出:「這隻僅有拇指大小的樹蛙生活於5500萬年前,當時全球氣候溫暖潮濕,南美洲與澳洲之間存在著森林走廊。這項發現可能接近澳洲樹蛙與南美洲樹蛙分化的關鍵時期。」
特別的是,這批化石標本早於1990年代就由研究人員在昆士蘭東南部蒙貢地區的廷加馬拉化石層中,透過黏土篩洗技術發現,但直到最近才完成物種鑑定。
法曼博士團隊強調:「過去認為澳洲樹蛙最早出現於漸新世晚期(約2600萬年前),這次發現完全改寫了我們對兩棲動物遷徙歷史的認知。」
現存於澳洲與新幾內亞的雨濱蛙屬物種,展現出驚人的環境適應力。法曼博士解釋:「雖然蛙類骨骼脆弱,但牠們成功度過包括6600萬年前恐龍大滅絕在內的多場物種浩劫。不過當前面臨的人為氣候變遷與壺菌疫情,可能是牠們遇過最嚴峻的生存挑戰。」
研究團隊建議,透過分析古代蛙類如何適應環境劇變,或許能為現代瀕危蛙種(如澳洲特有的南部夜宴蛙)找到更適合的庇護所。法曼博士補充:「若化石紀錄顯示相似物種曾存活於不同棲地,現代保育工作就可考慮進行物種遷移。」
這項研究不僅為生物地理學提供新證據,更突顯古生物學在當代生態保育中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