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月光究竟是什麼顏色?揭開月相變色的科學奧秘

月光究竟是什麼顏色?揭開月相變色的科學奧秘

從古至今,「藍月」、「血月」與「蜜月」等詞彙早已融入民間傳說與文學作品,但這些月球色澤變化的現象,其實都有其科學根據。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我們所見的月光其實是反射太陽的白光。那麼,為何在地球上看來,月光會呈現不同色彩呢?

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科學推廣經理克里斯汀·舒普拉解釋,月球表面主要由稱為「斜長岩」的淺灰色岩石構成,夾雜部分深色玄武岩區域。她表示:「這種灰色岩石會均勻吸收各種波長的光線,整體而言反射到地球的是白光,因此月球通常呈現灰白色調。」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的大氣光學研究員伊芙琳·赫斯指出,關鍵在於地球大氣層的光線散射作用。當月光穿越大氣層時,不同波長的光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散射影響。特別是靠近地平線時,月光需穿過更厚的大氣層,藍光因「瑞利散射」效應最容易被散射掉,剩下橙紅色光線抵達地表,這就是為什麼低懸月亮常呈現橘紅色的原因。

舒普拉進一步說明,月全食時形成的「血月」現象更為極端。此時地球陰影完全遮蔽月球,只有經大氣層折射的紅橙色光線能抵達月球表面,因此月亮會呈現深紅色調。

除了大氣氣體,雲層、污染與懸浮微粒也會改變月光顏色。赫斯舉例:「火山爆發後,空氣中1微米大小的火山灰顆粒會優先散射紅光,使月亮呈現藍色;而野火產生的煙霧則會散射藍光,讓月亮看起來偏紅。」

有趣的是,「藍月」的常見定義其實與顏色無關,而是指同個月份出現兩次滿月,或一季中出現第四次滿月的情況,實際上這些「藍月」多數仍呈現白色。

六月的滿月常呈現蜜糖色,因而有「蜜月」之稱,這也可能是六月成為傳統婚假時段的原因。赫斯還提到更罕見的「月球綠閃」現象:當月亮接近地平線時,大氣折射會使不同波長光線分離,產生持續僅數秒的綠色閃光。

舒普拉總結道:「月光本質上是白色的,但經過大氣層的『調色』後,實在很難定義它究竟是什麼顏色——或許該說是『變幻莫測』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