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浩劫:科學家驚人發現「雷暴」竟是樹木殺手
熱帶雨林的樹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死亡,而最新研究揭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兇手:雷雨。長久以來,乾旱和高溫被視為主因,但美國卡里生態系統研究所的森林生態學家伊凡・戈拉領導的團隊發現,伴隨閃電和強風的對流風暴,可能是某些雨林中高達60%樹木死亡的元兇。
戈拉團隊在《生態學通訊》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這些短暫但劇烈的雷暴不同於颶風或氣旋,它們來得快,用強風鞭打樹冠,閃電能在瞬間劈斷高聳的樹幹。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這類風暴愈發頻繁,對森林穩定性和碳儲存能力的破壞可能超乎想像。
「熱帶雨林就像地球的肺,但我們發現裡面的樹木死亡率比過去更高,森林組成也在改變,」戈拉警告,「這不僅對熱帶雨林,對整個地球都可能造成嚴重問題。」
研究團隊重新分析過往熱帶森林碳儲存資料時驚訝發現,在解釋樹木死亡率和森林碳儲存模式上,風暴的影響力不亞於乾旱和高溫。戈拉表示:「風暴可能是這些森林中樹木死亡的單一最大因素,但過去熱帶地區碳儲存研究卻嚴重忽略這點。」
團隊更發現,當將風暴因素納入迄今最大規模的森林生物量碳動態研究後,原本「溫度超過閾值導致碳儲量快速下降」的結論竟被推翻。「這顯示若不考慮風暴,研究結論可能是錯誤的,」戈拉強調。
特別令人憂心的是,風暴最致命的物件是成熟樹木。共同作者、伯明翰大學的艾德里安・埃斯基韋爾-穆爾伯特指出:「如果我們根據錯誤認知來選擇造林樹種,可能要幾十年後才會發現造林失敗,但屆時為時已晚。」
為突破研究限制,戈拉團隊啟動「巨人計畫」,結合閃電定位系統、無人機偵察和地面專家,頻繁監測大片熱帶森林。這項創新方法正幫助科學家釐清:熱帶樹木何時、何地、為何死亡,以及哪些樹種最易受害。
這項突破性研究意味著,要制定有效的森林保育政策,必須重新評估風暴的影響力。正如共同作者伊恩・麥格雷戈所言:「我們的氣候模型和政策制定,是時候該正視這些『小型殺手』的破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