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宇宙每5000億年自轉一圈?新理論有望解開「哈伯張力」世紀之謎

宇宙每5000億年自轉一圈?新理論有望解開「哈伯張力」世紀之謎

一項突破性研究提出驚人假說:我們的宇宙可能正以極緩慢的速度旋轉,這個現象或許能解開困擾天文學界多年的「哈伯張力」難題。根據最新數學模型推算,整個宇宙完成一次自轉竟需要長達5000億年!

這項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的研究,為現代宇宙學帶來全新視角。1929年,天文學家愛德溫·哈伯發表劃時代論文,證實宇宙正在膨脹,由此誕生的「哈伯常數」成為描述宇宙膨脹速率的關鍵指標。然而隨著觀測技術進步,科學家發現不同測量方法得出的哈伯常數竟存在約10%的差異,這個矛盾被稱為「哈伯張力」。

研究共同作者、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伊斯特萬·薩普迪解釋:「標準宇宙模型出現裂痕,而宇宙的緩慢自轉可能是解開謎團的鑰匙。」目前天文學家主要透過兩種方法測量宇宙膨脹:一是觀測超新星爆發後的退行速度,二是分析大爆炸後38萬年產生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旋轉的概念其實早有淵源。數學家庫爾特·哥德爾1949年就曾提出相關理論,連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探討過這個可能性。新研究團隊將旋轉概念應用於哈伯張力問題,認為既然行星、恆星、星系等天體都會自轉,整個宇宙理應也有類似行為。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的旋轉模型在不違反現有觀測資料的前提下,成功化解了這個矛盾。」薩普迪表示。雖然宇宙的自轉速度緩慢到難以偵測,卻足以影響膨脹速率的計算,且無需引入新的物理定律。

不過研究團隊坦承,當前模型僅納入部分物理機制,尚未完全應用廣義相對論。此外,該模型假設宇宙物質分佈均勻,未考慮密度隨時間的變化。接下來,團隊計劃將「旋轉宇宙模型」與其他宇宙學理論進行比對驗證,為這個大膽假說尋找更多實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