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如何重塑食慾,增加對碳水化合物的渴望
憂鬱症不僅影響情緒,還會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有些人會食慾不振,而有些人則會對食物產生渴望,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全球約有2.8億人受憂鬱症影響,且眾所周知,憂鬱症會影響飲食習慣。波昂大學附屬醫院(UKB)、波昂大學和圖賓根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憂鬱症患者雖常出現食慾下降的情況,但他們往往更偏好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他們的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心理醫學》期刊上。
憂鬱症對人的影響各不相同。有些人難以出門,而有些人仍能維持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這種差異也體現在食慾上。許多憂鬱症患者會食慾不振,而有些人則會吃得更多,且常常渴望甜食。這些變化可能導致體重出現明顯改變。
圖賓根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與心理治療部轉化精神科學系的尼爾斯·克羅默教授表示,許多憂鬱症患者普遍食慾不振,而另一些人在抑鬱發作期間食慾增加,甚至會對食物產生渴望,尤其是甜食,這些變化隨後可能導致體重改變。克羅默教授同時也是波昂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與心理治療部的醫學心理學教授,並在波昂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儘管有這些報導,但對於憂鬱症患者的飲食偏好,人們所知甚少,即便這些資訊或許能促進新的治療方法的發展。
這項研究首次表明,憂鬱症與食物偏好的特定變化有關,而這種變化受到不同食物營養成分的影響。這些偏好的關鍵因素是宏量營養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它們是我們飲食的基礎。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憂鬱症患者對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渴望較低。相反,他們傾向於偏好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甜食。在研究中,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更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也會增加他們對富含脂肪和蛋白質食物的喜愛。
換句話說,憂鬱症患者對同時含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牛奶巧克力,也會有更強的渴望。這種高能量食物往往也是不健康飲食的特徵。此前,人們認為對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渴望與食慾增加有關。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莉莉·瑟恩表示,『我們現在能夠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事實上,對碳水化合物的渴望更與憂鬱症的整體嚴重程度有關,尤其是焦慮症狀。』瑟恩在研究期間是波昂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與心理治療部克羅默教授團隊的成員,目前是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碩士生。馬斯特里赫特大學位於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市,以其創新的教育方式和對國際化的高度重視而著稱。該大學成立於1976年,是荷蘭最年輕且最具國際化的大學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外學生。學校以問題導向的學習系統而聞名,學生們以小組形式合作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育模式鼓勵主動學習和批判性思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提供涵蓋藝術與文化、商業與經濟、法律、科學、醫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廣泛課程,許多課程以英語教學,以迎合多元化的學生群體。
這項研究的結果為未來的研究和治療提出了更多問題。克羅默教授解釋說,由於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透過與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不同的訊號通路控制大腦的獎勵反應,因此有可能從中得出更好的治療方法。
未來,可以透過飲食療法來測試在憂鬱症期間患者對某些食物的偏好是否會發生改變。也可以研究是否能透過最佳化患者的飲食來持久改善憂鬱症狀。
莉莉·瑟恩表示,針對腸腦連線的治療方法在未來似乎特別有前景。初步研究已經表明,禁食或食用益生菌食物可能具有抗抑鬱作用。此外,研究也顯示,憂鬱症患者的微生物群發生了變化,這可能會加劇各種症狀。
參考文獻:《憂鬱症患者食物喜好的改變受宏量營養素組成的影響》,作者莉莉·瑟恩、科琳娜·舒爾茨、迪巴·博格曼、約翰內斯·克勞斯、薩賓·埃林格、馬丁·沃爾特和尼爾斯·B·克羅默,發表於2025年2月5日的《心理醫學》期刊,DOI: 10.1017/S0033291724003581。除了波昂和圖賓根的大學附屬醫院外,德國心理健康中心(DZPG)和波昂大學營養與食品科學研究所(IEL)也參與了這項研究。該研究由德國研究基金會(DFG)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