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總是覺得累?小心可能是「小中風」惹的禍

總是覺得累?小心可能是「小中風」惹的禍

最新研究發現,即便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也可能導致長達一年的持續性疲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就有焦慮或憂鬱傾向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即使肢體無力、言語不清等典型症狀在24小時內消失,疲憊感卻可能如影隨形。

這項發表於2025年5月14日《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許多經歷過小中風的患者,在事發後一年內仍飽受疲勞困擾。雖然研究無法直接證明兩者間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發現了顯著的關聯性。

丹麥奧爾堡大學醫院的神經學專家波里斯・莫德拉博士表示:「小中風患者常見的臉部歪斜、手臂無力等症狀雖然會快速緩解,但後續的生活品質下降、認知障礙、情緒問題和疲勞感卻可能持續存在。我們的研究證實,疲勞是最常見的長期後遺症之一。」

研究團隊追蹤了354位平均年齡70歲的小中風患者,為期整整一年。受試者在發病兩週內、三個月、六個月和十二個月時,分別填寫詳細的疲勞評估問卷。問卷涵蓋整體疲倦感、體能消耗、活動力下降、動力減退及精神疲勞等五個面向,分數越高代表疲勞程度越嚴重。

結果顯示,受試者初始平均分數為12.3分,61%的人在發病兩週後達到疲勞標準(12分以上)。雖然分數隨時間緩慢下降,但仍有54%的患者在追蹤期滿時仍符合疲勞定義。值得注意的是,腦部掃描顯示血栓存在與否與疲勞程度無關,但原本就有焦慮或憂鬱病史的人,出現長期疲勞的機率高出兩倍。

莫德拉博士強調:「若患者在出院兩週內出現疲勞症狀,很可能會持續長達一年。未來針對小中風患者的追蹤照護,應該納入疲勞評估,才能及早發現需要長期照護的高風險族群。」

研究限制在於部分問卷可能由家屬代填,可能影響結果準確性。這項由丹麥物理治療學會支援的研究,為中風後照護提供了重要新見解。

想掌握最新醫學突破?立即訂閱《科技日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