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學家如何用「光之結」突破混沌傳訊極限

科學家如何用「光之結」突破混沌傳訊極限

光線竟然能像繩索般打結!杜克大學工程團隊透過特殊光學設計,將雷射光束扭轉成名為「光學結」的複雜3D結構。這項突破未來可能應用於資訊傳輸或氣流測量,但研究發現,現實環境中的亂流會造成比預期更嚴重的幹擾。為此,科學家調整結形結構增強穩定性,為光學應用開闢全新可能性。

想像同時往池塘丟入多顆石頭,漣漪交會時會形成複雜干涉圖樣。科學家運用相同原理,透過精密調控多道雷射光束的疊加,配合透鏡組引導,創造出懸浮空中的立體光結,其結構宛如精緻的蛛網或煙圈。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與《光子學研究》期刊。

杜克團隊開發的全像元件能將單一雷射分為五道特製光束,進而構成精準控制的光學結。電機與電腦工程系教授娜塔莉亞·裡奇尼策指出:「雖然數學模型顯示這些結構本應穩定,但實際測試發現仍需人工強化穩定性。」團隊透過改良結形特徵,增加測量參考點,成功延長結構維持時間。

為模擬真實環境,研究人員使用底部配有電熱板的微型對流裝置,配合風扇製造亂流,並透過鏡面反射模擬300公尺傳輸距離。實驗顯示,隨著亂流加劇,原本三環相扣的光結可能退化成雙環甚至單環結構,導致資訊遺失。

儘管光學結技術僅發展約20年,已展現多重應用潛力:從長距離編碼傳訊、大氣亂流測量,到三維空間微粒操控。裡奇尼策教授強調:「這是首次在真實亂流中驗證光結傳播,接下來將擴大實驗規模,深入探索自由空間中的運作機制。」

這項研究獲得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N00014-20-2558)與陸軍研究辦公室(W911NF2310057)經費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