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有望成為歐洲綠氫供應重鎮 荷蘭鹿特丹港攜手德國研究機構開創能源新局
科技
05-08
最新研究顯示,西澳大利亞州極具潛力發展成為全球頂尖的再生氫能生產與出口基地。由荷蘭鹿特丹港、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研究所(ISE)與澳洲合作夥伴共同進行的「TrHyHub研究計畫」指出,西澳產出的綠氫將能滿足2050年歐洲市場的龐大需求。
這項跨國研究聚焦於從西澳Oakajee戰略工業區到德國鹿特丹港的完整供應鏈建置。短期內,氨氣被認為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氫能載體,研究團隊特別針對Oakajee港區的氨氣出口基礎設施進行技術設計與可行性評估。
弗勞恩霍夫ISE的地理資訊系統分析顯示,以Oakajee為中心半徑350公里範圍內,擁有驚人的再生能源發電潛力。該區域理論上可年產10,000太瓦時的太陽能電力與5,700太瓦時的陸上風電,若充分開發,相當於每年可生產1.85億噸太陽能氫氣與1.05億噸風電氫氣。
研究作者Marius Holst指出:「我們的技術經濟分析顯示,雖然運輸距離遙遠,但相關成本僅佔總生產交付成本的9%。西澳優異的太陽能與風力資源所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完全能夠抵消較高的航運支出。」
目前研究團隊正致力於開發新型氨合成工藝,以進一步降低再生氨的生產成本。同時也針對液態氫與甲醇的出口可行性進行評估,不過這兩種載體仍面臨運輸船隻不足與生產規模等技術障礙。
隨著歐盟《REPowerEU》計畫的推進,歐洲設定2030年前進口1,000萬噸再生氫能的目標。德國國家氫能戰略也規劃將鋼鐵製造與部分運輸部門轉型使用綠氫。由於本土產能有限,德國預計將大量依賴進口。
2024年9月,澳洲與德國簽署歷史性協議,雙方政府將共同投入4億歐元,透過德國H2 Global拍賣機制,保障澳洲再生氫能生產商在歐洲的銷售管道。這項合作將為西澳打造再生能源出口新紀元奠定重要基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