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考古 > 新擬古人類物種:澎湖原人

新擬古人類物種:澎湖原人

澎湖原人(Homo juluensis)—— 一個新確立的人類物種,包含神秘的丹尼索瓦人,以及來自西藏、臺灣和寮國的若干人類化石 —— 大約在30萬年前至5萬年前生活在東亞地區。

一幅基於古代DNA甲基化圖譜重建的骨骼輪廓所繪製的丹尼索瓦少年女性肖像。圖片來源:Maayan Harel。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克里斯托弗·貝伊教授(Professor Christopher Bae)以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吳秀傑博士(Dr. Xiujie Wu)表示:「我們的研究釐清了人類化石記錄,以往這類記錄往往把難以輕易歸入直立人(Homo erectus)、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或現代智人(Homo sapiens)的化石都囊括在內。」

「雖然我們在幾年前就啟動了這個專案,但沒想到能提出一個新的人類物種,還能把亞洲的人類化石歸入不同類別。最終,這將有助於科學知識的傳播。」

「這項研究很重要,因為它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亞洲人類演化的複雜歷程,填補了我們對遠古親屬認知上的一些空白。」

弗洛里斯人(Homo floresiensis)的重建圖。圖片來源:Elisabeth Daynes。

作者指出,在晚更新世時期,至少有四種人類物種 —— 弗洛里斯人、呂宋人(Homo luzonensis)、龍人(Homo longi),以及新確立的澎湖原人 —— 曾生活在東亞地區。

澎湖原人大約在30萬年前生活在東亞,以小群體形式狩獵野馬,製造石器工具,可能還會加工獸皮以維生,大約在5萬年前消失。

研究人員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日益豐富的人類化石記錄,晚更新世東亞古人類學領域正處於重大且重要的變革之中,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看待和完善這些演化模型的方式。」

「尤其是在2004年,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島發現的矮小弗洛里斯人化石發表後,該領域受到了巨大衝擊。」

「最近,來自菲律賓呂宋島的另一種矮小物種 —— 呂宋人,被列為新的人類物種。」

「在中國,經過對哈爾濱化石的分析,提出了龍人這一物種。」

「像大荔和金牛山等地的化石,也可能暫時歸入龍人類別,不過還有待進一步的對比分析。」

「最近,在對許家窯和許昌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後,我們把澎湖原人也納入了討論範圍。」

龍人在其棲息地的重建圖。圖片來源:趙創。

重要的是,科學家們還把神秘的丹尼索瓦人,以及夏河、澎湖和潭谷浩2號化石(Tam Ngu Hao 2 fossils)歸入澎湖原人。

顯然,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這種分類關係,目前主要是基於不同地點的頜骨和牙齒化石的相似性。

作者總結道:「東亞人類化石記錄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像傳統多區域演化論這樣的單線演化模型,無法充分解釋古人類學記錄中的複雜性,尤其是在晚更新世時期。」

「總之,東亞的化石記錄促使我們認識到,人類演化總體上是多麼複雜,也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對各種演化模型的解讀,以更好地契合不斷增加的化石記錄。」

他們的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_____

C.J. Bae & X. Wu. 2024. Making sense of eastern Asian Late Quaternary hominin variability. Nat Commun 15, 9479; doi: 10.1038/s41467-024-53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