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驚人發現!蠟蛾幼蟲竟能「吃塑膠」轉化為脂肪

驚人發現!蠟蛾幼蟲竟能「吃塑膠」轉化為脂肪

塑膠製品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但其難以分解的特性也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大蠟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幼蟲「蠟蟲」具有驚人的能力,能夠快速分解低密度聚乙烯塑膠。這項研究不僅探討了蠟蟲的塑膠攝食量,更深入分析了昆蟲本身與其體內微生物群在生物降解過程中的相對貢獻,以及攝入塑膠對幼蟲健康的影響。

聚乙烯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塑膠材料,全球年產量超過1億噸。這種塑膠具有極強的化學穩定性,自然環境下可能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能完全分解。

2017年,生物學家首次證實大蠟螟幼蟲能夠降解聚乙烯塑膠。布蘭登大學生物學家Bryan Cassone博士表示:「約2,000隻蠟蟲能在24小時內分解一整件塑膠袋。我們相信若新增糖類等飼料刺激物,所需蠟蟲數量可大幅減少。」

研究團隊運用動物生理學、材料科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體學等多種技術,深入分析蠟蟲、其體內微生物群與大規模塑膠生物降解能力之間的關係,以及對蠟蟲健康和生存能力的潛在影響。

Cassone博士解釋:「這就像人類吃牛排一樣,如果我們攝取過多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這些脂肪就會以脂質儲備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組織中,而非轉化為能量。雖然蠟蟲會主動攝食聚乙烯,但研究顯示這最終會導致牠們快速死亡。」

研究人員發現蠟蟲可能透過兩種方式協助解決塑膠汙染危機:第一是透過迴圈經濟模式,大規模養殖以補充營養的塑膠飼料餵養的蠟蟲;第二是探索將塑膠生物降解途徑重新設計成可在動物體外運作的系統。此外,大規模生產蠟蟲還能產生大量昆蟲生物量,可能成為水產養殖業的新經濟機會。

這項研究成果已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實驗生物學會年度會議」上發表。

_____

參考文獻:Bryan J. Cassone等。昆蟲對塑膠的生物降解作用。SEB 2025,摘要編號A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