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類近親最早證據往前推50萬年,爭議仍存
羅馬尼亞格勞恩恰努(Grăunceanu)出土的骨骼,被視為早期人類在195萬年前就抵達歐洲的證據,這比其他公認的例子要早得多。然而,這項發現並非毫無爭議,可能會面臨不少爭論。這些骨骼並非來自我們的近親本身,而是來自可能的獵物,這些獵物似乎被人類獨有的石器切割過。
我們智人(Homo sapiens)何時離開非洲並抵達其他各地,是古生物學中爭論最激烈的問題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蓋過了有關人屬(Homo)早期成員擴散的討論,尤其是直立人(Homo erectus),大家都知道他們早在很久以前就抵達了亞洲的遙遠地區。畢竟這是我們的「家族成員」,適應的環境和我們相似。
一般認為,人屬在歐洲最早的證據來自喬治亞州的德馬尼西(Dmanisi),大約是180萬年前。毫無疑問,當時人類就在那裡——該遺址發現了他們的骨骼、牙齒、工具,以及他們對其他物種造成影響的證據。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該遺址屬於歐洲,這個問題在政治上頗具爭議性,甚至是如今有人不惜冒生命危險的原因之一。
直到大約140萬年前,才在普遍被視為歐洲的地區有同樣令人信服的證據被報導,這表明黑海及以北地區可能在40萬年的時間裡都是一道屏障。
如果格勞恩恰努的發現所言屬實,那就無需爭論歐洲的邊界了,因為根據鈾鉛測年法,那些疑似被切割的骨骼至少有195萬年歷史。
然而,這樣的主張可能會面臨大量質疑。如果人類從非洲經亞洲艱辛地抵達歐洲,然後深入到羅馬尼亞的奧爾泰特河谷(Oltet Valley),照理說他們很可能會繼續擴散。畢竟這算是「家族特徵」。那麼為什麼在接下來的數十萬年裡都沒有發現他們存在的證據呢?化石記錄固然總是不完整,但如果這些早期人類能像一百多萬年後的尼安德特人那樣持久且廣泛分佈,他們留下的痕跡應該很容易被發現。
此外,2017年有人聲稱北美乳齒象骨骼上的痕跡證明13萬年前就有人類存在,但後來發現這些痕跡有更合理的解釋。格勞恩恰努的骨骼也將面臨同樣的審查。
毫無爭議的是,格勞恩恰努是一個非凡的遺址。在220萬年到130萬年間,那裡發現了近5000件標本,代表至少31個物種。由俄亥俄大學的薩布琳娜·柯倫博士(Dr Sabrina Curran)率領的團隊稱,其中20件標本有疑似切割痕跡,表明曾使用工具屠宰屍體。大多數痕跡已退化,只有8件被描述為「高可信度切割痕跡」。更多的痕跡被認為是由牙齒咬痕、踐踏或其他損傷造成的。
儘管這些骨骼上的切割痕跡比歐洲其他有關人類的證據早了50萬年,但看起來確實是由石器造成的。圖片來源:柯倫等人,《自然通訊》2025(CC BY - NC - ND 4.0)備受質疑的8塊骨骼中,有7塊來自偶蹄目動物,這個目包括豬和鹿,看來人類對培根的喜愛由來已久。
然而,格勞恩恰努化石積累的時間極長,這又給這些主張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所有高可信度的骨骼年代在測試誤差範圍內相互吻合,且沒有跡象表明在180萬年後仍有早期人類存在。不能僅僅將缺乏其後續存在的證據歸咎於化石記錄不完整。
另一方面,研究作者也承認,歐洲有幾個距今150萬年到100萬年的遺址有更明確的早期人類證據,包括石器、清晰的早期人類化石以及大量被屠宰的骨骼。
如果會使用工具的人屬成員在近200萬年前確實佔據了格勞恩恰努,他們似乎也沒有停留很長時間,數量也不多。最有可能的是,他們只在間冰期的溫暖時期在那裡活動。
格勞恩恰努存在早期人類的部分證據,來自於附近米爾洛丘山(Dealul Mijlociu)遺址數十年前發現的石器。然而,這些石器的年代仍有爭議。
這項研究已在《自然通訊》上以開放存取的形式發表。[訊息來源:Ph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