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醫學 > 心臟移植大突破!「停止跳動的心臟」體外復活技術

心臟移植大突破!「停止跳動的心臟」體外復活技術

在器官移植領域,最新的「迴圈停止後捐贈」(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 DCD)技術正掀起革命。這項技術與傳統腦死捐贈不同,是在捐贈者心肺功能完全停止後才進行器官摘取,能大幅增加可用器官數量,拯救更多等待移植的病患。

DCD可分為「可控式」與「不可控式」兩種情況:前者發生在醫療團隊決定撤除維生裝置的計劃性案例;後者則適用於到院前死亡或急救無效的緊急狀況。這項技術讓「心臟在主人離世後繼續跳動」不再是科幻情節,而是能真實挽救他人性命的醫療奇蹟。

近期兩項突破性研究更解決了DCD的關鍵倫理難題。研究團隊開發出「常溫區域灌流」(NRP)技術,能在摘取心臟前先恢復其血液迴圈使之重新跳動。但隨之而來的倫理疑問是:如果心臟仍在跳動,捐贈者真的已經死亡了嗎?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的兩項創新方案完美克服這個困境。第一項技術將捐贈心臟取出後,直接在手術臺上灌注含氧血液使其復跳,並成功移植到一名3個月大嬰兒體內。另一團隊則採用「超氧合溶液」配合低溫儲存,延長心臟存活時間,同樣取得優異的移植成果。

研究報告指出:「前三例接受此技術的病患,術後心臟功能完全正常,未出現排斥反應,恢復狀況極佳。這種方法避免體外灌流系統的限制,也避開胸腹常溫灌流的爭議,具有廣泛應用的潛力。」

這些突破不僅改變我們對死亡的認知,更為器官移植開啟全新可能。想到1967年首例心臟移植的艱辛歷程,不得不讓人感嘆醫療科技的飛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