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樹木會預知日蝕?」最新研究引發學界強烈質疑

「樹木會預知日蝕?」最新研究引發學界強烈質疑

一項聲稱雲杉樹能在日蝕前「同步溝通」的研究近期引發熱議,但多位科學家直指這份報告存在嚴重缺陷,甚至直言「根本不該被發表」。

這項爭議研究由義大利技術研究院物理學家Alessandro Chiolerio與澳洲南十字星大學生態學家Monica Gagliano團隊主導。他們在海拔2000公尺的多洛米蒂山區,對3棵健康雲杉(2棵約70歲、1棵20歲)和5個樹樁安裝遠端感測器,監測長達2小時的日偏食期間生物電訊號變化。

Gagliano向《Live Science》表示:「資料顯示雲杉在日蝕前數小時就出現生物電活動的同步變化,這暗示樹木可能具備『預測性反應』而非被動應對黑暗。」她特別強調,年長樹木的反應更明顯,顯示「森林可能像整合網路般協同運作」。

然而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植物生態學家James Cahill嚴厲批評:「樣本數僅3棵樹卻測試超過10個變數,這種研究設計必然會找到某些『規律』。」他質疑植物對黑暗的反應根本是常態:「就像溫室關燈後,所有植物都會降低蒸散作用,這能算『協同』嗎?」

針對研究稱電訊號在日蝕「前」就發生變化,Cahill提出更簡單的解釋:「植物本就能感知紫外線與藍光變化,這些光線會先於日出出現地平線。所謂『預測』可能只是既有的光感應機制。」他更指出日蝕在演化上過於罕見,不太可能促使植物發展專門的應對能力。

其他學者同樣持保留態度。亞伯達大學森林生態學家Justine Karst強調:「缺乏重複實驗的資料根本無法得出結論。」她將此研究比擬先前被推翻的「樹木地下真菌網路溝通說」,呼籲媒體應更謹慎看待「樹木會說話」這類主張。

面對質疑,研究團隊解釋高山環境的實驗困難:「在零下15度全天候監測樹木,我們只能精選少量樣本。」Gagliano承認這是初步研究,但強調資料具有一致性,可作為後續基礎。

《皇家學會開放科學》期刊回應本刊詢問時表示,所有論文都經過嚴格同儕審查,並歡迎學術辯論。但Cahill仍痛心表示:「在爭議領域更需要高標準證據,這篇論文損害了期刊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