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沙烏地AI野心勃勃,但人權代價恐難忽視

沙烏地AI野心勃勃,但人權代價恐難忽視

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出訪中東時,宣佈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一系列新合作協議。雖然川普聲稱這些交易總值超過1.5兆美元的說法可能誇大,但可以確定的是,許多協議都涉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就在這項訊息公佈前不久,沙國實際掌權者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才剛成立名為「Humain」的新公司,專門負責AI技術的開發與管理。這家隸屬於沙國主權財富基金的企業,目標是打造強大的阿拉伯語大型語言模型,這對全球超過4.5億的阿拉伯語使用者意義重大。

這些發展都是沙烏地推動經濟轉型、擺脫石油依賴的「願景2030」計畫一環,企圖將國家打造成全球AI重鎮。然而隨著AI技術在沙國的快速發展,可能帶來的人權隱憂也引發關注。

作為一個絕對君主制國家,沙烏地長期被「自由之家」等組織批評嚴重限制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人權觀察組織就曾點名沙國壓制言論自由、打壓異議人士等問題。最令人震驚的案例莫過於2018年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賈邁勒·卡舒吉在土耳其遇害事件,美國情報報告直指幕後主使者就是本·薩勒曼王儲。

性別歧視也是沙國備受詬病的人權問題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該國大舉發展AI技術的計畫自然引發疑慮。根據全球AI指數顯示,沙國未來十年在AI領域的公共投資將超過400億美元,遠超美中等科技大國。

新成立的Humain公司已與輝達達成合作,未來五年將引進數十萬顆最先進的GPU晶片,在沙國建立AI資料中心。同時也將運用輝達平臺開發「數位孿生」技術,提升各產業效率。此外,該公司還與亞馬遜雲端服務簽署50億美元合作案,強化AI基礎建設。

沙烏地更將AI技術深度整合到都市發展中,包括備受矚目的「The Line」未來城計畫,以及智慧交通與能源管理系統。民調顯示,76%沙國民眾認為AI產品利大於弊,遠高於全球平均的52%。

然而,沙國政府過去已多次被揭露利用AI等數位科技監控公民、打壓異議。卡舒吉案調查就發現,其親屬手機曾遭間諜軟體入侵。即將興建的The Line新城更被批評人士形容為「監控城市」,因為規劃中包含全面性的數位追蹤系統。

政治學者納耶拉·穆罕默德在2024年研究中指出,沙國的AI發展已成為「數位威權工具」,進一步鞏固王室專制統治。隨著沙烏地持續朝全球AI領導者邁進,這項科技恐將成為政府管控民眾生活的更強大工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