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白光LED三十年進化史:揭密節能照明背後的關鍵推手

白光LED三十年進化史:揭密節能照明背後的關鍵推手

1996年問世的白光發光二極體(LED),如今已成為現代照明科技的核心元件。這種半導體裝置憑藉其優異的能源效率與超長使用壽命,徹底改變了電子與照明產業的發展軌跡。

劍橋大學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期發表於《自然能源》期刊的論文,系統性回顧了白光LED過去三十年的技術演進。這項研究是探討潔淨能源創新驅動因素的大型計畫的一部分,特別聚焦於成本變化趨勢與跨領域技術突破如何促進LED發展。

「我們鎖定能源轉型三大關鍵技術:發電用的太陽能光伏、儲能用的鋰離子電池,以及節能照明用的白光LED。」論文第一作者Michael P. Weinold表示,「這些技術都經歷了驚人的成本下降與效能提升,釐清其進步動能將有助於加速其他低碳技術創新。」

研究團隊透過分析2020年前數百項專利、科學文獻、技術報告與市場資料,並訪談固態照明技術、半導體製造與螢光粉開發領域的頂尖專家,成功建構出LED製造成本與效能模型,量化評估各項創新技術的具體貢獻。

研究結果顯示,LED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來自研發投入,但成本降低的關鍵卻是規模經濟與製程最佳化。更引人注目的是,來自其他科技領域的「技術溢位效應」對提升LED光質扮演重要角色,這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

「這意味著LED這類消費端能源技術的創新模式,與太陽能、風能等供給端技術存在本質差異。」Weinold強調,「製造商應更關注使用者需求,同時主動尋求跨領域的知識整合。」

共同作者Sergey Kolesnikov透露,團隊正整合白光LED、太陽能光伏與鋰離子電池的研究發現,將提出加速低碳創新的政策建議。同時基於歷史資料開發新的機率性技術成本預測方法,以更準確評估未來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