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太空 > NASA解開銀河系「神秘斷裂」之謎:竟是脈衝星高速撞擊所致

NASA解開銀河系「神秘斷裂」之謎:竟是脈衝星高速撞擊所致

天文學家長期觀測銀河系中心時,發現了一種被暱稱為「星系骨骼」的巨型結構。這些由巨大分子雲或分子絲構成的緻密結構,不僅是銀河系旋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恆星形成的關鍵區域。最新研究指出,目前已發現約20個這類「星系骨骼」,它們不僅連線了銀河系的旋臂結構,更記錄了分子雲的基本動力學特性。

其中一條被命名為「銀河中心巨蛇」的星系骨骼特別引人注目。這條長達230光年的絲狀結構出現了兩處明顯的「斷裂」現象。研究團隊透過無線電波及X射線觀測發現,這些斷裂處恰好存在著強烈的X射線和無線電波源。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是由一顆高速移動的脈衝星(高度磁化的中子星)撞擊所致,其撞擊速度估計高達每小時160萬至320萬公里。

這項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的研究指出,這次劇烈碰撞不僅破壞了「星系骨骼」內部的磁場結構,導致無線電波訊號扭曲,更可能加速了電子與其反物質「正電子」的運動,成為額外的訊號來源。研究團隊強調:「無線電波源的亮度與頻譜特徵都與脈衝星相符,我們還在主要斷裂處附近觀測到頻譜平坦化現象,這顯示相對論性粒子正沿著巨蛇結構被注入。」

雖然這條宇宙巨蛇(編號G359.13)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相當安全,但科學家仍持續關注它的動態。最新觀測影像已公佈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網站,未來將持續追蹤這個橫跨銀河系中心的龐大結構,以驗證現有理論並深入瞭解其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