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宣佈於上海設立雷克薩斯電動車工廠
日本豐田汽車週三宣佈,將於上海為其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建造一座電動車工廠,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將年度淨利預測上調至近300億美元。
去年,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助力下,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許多外國車企在中國市場苦苦掙扎,但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製造商豐田表示,希望透過這座新工廠「滿足中國消費者的獨特需求」。
豐田表示:「我們決定在中國上海成立一家全資公司,負責雷克薩斯純電動車(BEV)及其電池的研發與生產。」
豐田計劃在2027年之後於該工廠啟動生產,並稱新工廠將創造1000個新就業機會,年產能約為10萬輛車。這將是繼特斯拉上海工廠之後,中國第二座外資全資電動車工廠。其他在中國生產汽車的外國公司,大多與中國企業合資經營。
豐田還表示:「將由中國本地團隊主導純電動車的規劃與開發」,以迎合本地消費者。「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家更受中國民眾喜愛與支援的公司。」
週三,豐田預計本財年淨利潤將達到4.52兆日圓(約295億美元),高於此前預測的3.57兆日圓。該公司稱,「此次上修預測,是考慮到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取得的進展,這得益於包括提升產品競爭力在內的各項改善措施。」
豐田指出,4月至12月期間,混合動力車的銷量有所增長。但同期在中國市場,總銷量從150萬輛降至140萬輛。全球許多汽車製造商因消費支出低迷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而苦不堪言。不過,豐田提供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多元化車型策略,在美國等市場取得了成效。
彭博智庫高階汽車分析師吉田達夫向法新社表示,豐田曾「因擔心技術洩露等風險,對在中國擴大業務極為謹慎」。「然而,該公司如今已轉變策略,著手開發適應本地市場的技術和產品,以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
吉田達夫認為,中國政府支援低汙染電動車的研發與生產,在這一領域,比亞迪等中國製造商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豐田決定在上海設廠「是合乎邏輯的戰略舉措」。「即便其他車企猶豫不決,豐田仍有能力在電動化(尤其是純電動車)和中國業務方面積極投資,這源於其豐富的人才儲備和雄厚的財力,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此外,豐田週三還宣佈,其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新電池工廠已準備好投入生產。該公司稱,這座耗資近140億美元的工廠將於4月開始為北美電動車供應電池。
日本第二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本田和日產,也已就合併展開談判,以加強其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地位。但據《日經新聞》報導,在本田提議將日產納為子公司後,日產決定退出合併談判,受此訊息影響,日產股價週三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