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州山貓反擊!大啖13英尺緬甸蟒蛇頭顱
生態專家發現,佛羅里達大沼澤地的原生掠食者正開始反擊外來入侵的緬甸蟒蛇。一隻佛州山貓成功獵殺了一條13英尺(約4公尺)長的緬甸蟒蛇,野生動物學家將此視為原生掠食者的一大勝利。
2022年12月,西南佛羅里達保育協會的生物學家伊恩·巴托斯澤克在那不勒斯市附近發現了這條蟒蛇的殘骸。自2013年以來,他和團隊利用無線電追蹤器監測雄性緬甸蟒蛇的動向,這些「偵察兵」在繁殖季節會帶領研究人員找到可繁殖的雌性蟒蛇及其卵窩,研究人員隨後會將這些外來入侵物種移除並安樂死。
在那個寒冷的十二月天,研究團隊原本追蹤著代號「洛基」、重達52磅(約23.5公斤)的偵察蟒蛇,預期會發現牠與雌蟒共處。然而,他們卻發現洛基的新鮮屍體——頭頸部被啃咬殆盡,殘骸被埋藏在松針之下。
「這發現既令人傷感又興奮,」追蹤洛基長達六個繁殖季的巴托斯澤克表示,「我們將現場視為犯罪現場般仔細調查。」團隊立即展開調查,從蟒蛇頸部的咬痕和頭部被掩埋的情況推斷,兇手很可能是大型貓科動物——山貓或佛州豹。
巴托斯澤克聯繫了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的貓科專家大衛·辛德爾,後者在案發現場架設了自動相機。隔天早晨,一隻成年山貓果然重返現場覓食,整個過程都被拍攝下來。
雖然緬甸蟒蛇以獵食山貓聞名,但巴托斯澤克推測,這隻山貓可能趁著洛基因寒流而行動遲緩時發動攻擊。由於雄性蟒蛇在繁殖季會四處遊走尋找配偶,低溫可能使這條冷血動物遠離溫暖的巢穴,變得遲鈍而無力反抗。
「這就像是『地主隊得分』,我們的原生物種正在反擊,」巴托斯澤克向《生活科學》表示,「這是個好兆頭。」研究團隊本季還發現另一條偵察蟒蛇在寒流後被黑熊獵殺的殘骸,顯示這類掠食事件在大沼澤地正逐漸普遍。
研究人員持續收集證據,試圖找出山貓和熊類等掠食者反制蟒蛇的模式。巴托斯澤克指出:「生態系統正在自我重新平衡,這些原生掠食者已將緬甸蟒蛇視為新的食物來源,並能利用牠們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