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變止痛藥!基因改造大腸桿菌掀起環保科技革命
科技
07-11
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功讓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將塑膠廢棄物轉化為常見止痛藥的主要成分。這項刊登於《自然化學》期刊的研究,不僅為解決塑膠汙染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更可能改變現行依賴石化原料製藥的產業模式。
研究團隊負責人、生物工程學家史蒂芬·華勒斯表示:「這確實是塑膠廢料升級再利用的一個令人振奮的起點。」傳統上,塑膠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眾所周知,但華勒斯團隊另闢蹊徑,讓微生物將塑膠轉化為更有價值的產品。
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先測試大腸桿菌能否從塑膠中製造出關鍵前驅分子PABA。透過阻斷細菌原有的PABA生成路徑,並提供需經Lossen重排反應才能轉化為PABA的起始化合物,研究人員確認了這種化學反應確實能在細菌體內進行。
接著團隊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膠瓶分解後作為原料,同樣獲得了成功。更驚人的是,經過進一步基因改造的大腸桿菌能在48小時內將92%的分解塑膠轉化為乙醯胺酚(普拿疼的主要成分)。
雖然目前這項技術要實現工業化量產仍有難度,但未參與研究的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化學家迪倫·多梅爾指出,這項突破將激勵更多研究投入塑膠分解技術的改良。休士頓大學生物技術專家凡卡提許·巴蘭也認為,這項基礎研究雖面臨挑戰,但確實為未來開發「一站式」塑膠轉化微生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項創新技術若能成功商業化,不僅能有效減少塑膠汙染,更能改變目前止痛藥高度依賴石化原料的生產方式,為製藥業開創更環保永續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