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驚人發現!海底巨型「泥浪」揭開大西洋形成之謎

驚人發現!海底巨型「泥浪」揭開大西洋形成之謎

科學家在西非外海發現了埋藏在海底的巨型「泥浪」,這些形成於1.17億年前的地質構造,將大西洋形成的時間往前推了至少400萬年。這項發表在《全球與行星變遷》期刊的研究,改寫了我們對地球板塊運動的認知。

這些驚人的泥浪每個高達數百公尺,長度超過1公里,是在南美洲與非洲分裂時形成的。研究團隊分析1975年「深海鑽探計劃」在幾內亞比索以西400公里處取得的沉積岩心,發現這些特殊構造。當時南半球高鹽度海水與北半球低鹽度海水混合,產生了強大的洋流,進而在海底塑造出這些壯觀的泥浪。

赫瑞瓦特大學地質學家杜阿爾特和尼科爾森指出,這些泥浪所在的位置,正是非洲與南美洲分離時最後斷開的「關鍵點」。尼科爾森形容:「想像一下長達1公里、高數百公尺的波浪,它們形成於一個特定區域,見證了兩大洲分離的最後時刻。」

研究顯示,在大西洋完全形成前,南美洲與非洲之間存在一系列深盆地,可能是湖泊。當時南大西洋因富含鹽類沉積物而鹽度極高,與北大西洋形成鮮明對比。當兩邊海水混合時,鹽度差異引發強大洋流,進而在海底塑造出這些巨型泥浪。

隨著時間推移,更多沉積物覆蓋了這些泥浪,將它們深埋海底。杜阿爾特表示,這些1.17億年前的泥浪不僅見證了大西洋的形成,還顯示板塊運動導致地球氣候變暖。南美洲與非洲分裂時淹沒的盆地富含碳物質,海洋形成降低了碳封存效率,導致1.17億至1.1億年前出現全球暖化期,之後洋流趨於穩定,氣候才逐漸冷卻。

「這項發現證明瞭大西洋的形成通道在全球氣候變遷中扮演關鍵角色,」杜阿爾特強調。這項研究不僅改寫了地質史,也為理解地球氣候系統提供了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