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仿生晶片革命:這枚微型晶片能「看見」還能「思考」!

仿生晶片革命:這枚微型晶片能「看見」還能「思考」!

科學家成功研發出一款突破性裝置,它不僅能像人腦般處理視覺資訊,更能即時儲存記憶,這項技術將為機器人與自駕車領域帶來革命性進展。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工程團隊開發出這款神經形態裝置,其運作原理模仿人類大腦。專案負責人Sumeet Walia教授指出,這項創新技術可應用於自駕車與智慧機器人,實現更自然的互動體驗。

傳統數位系統耗能驚人,而這款採用類比式處理的仿生視覺技術,其能效表現遠勝現有方案。研究團隊運用僅數個原子厚的二硫化鉬(MoS2)材料,成功在原子尺度上利用缺陷來偵測光線並轉換為電訊號。

「這款概念驗證裝置能即時感知環境變化並形成記憶,完全不需要龐大資料與能耗。」Walia教授強調。相較之下,現有數位系統正面臨資料爆炸帶來的效能瓶頸。

實驗中,該裝置成功偵測揮手動作的邊緣變化,並將這些事件轉化為類腦記憶。研究團隊先前已開發出紫外線版本的技術,而這次則將光譜範圍擴充套件至可見光領域。

博士研究員Thiha表示:「我們證實超薄二硫化鉬能精準模擬神經元的『漏積分發射』行為,這是脈衝神經網路的基礎單元。」

這項技術未來可望大幅提升自駕車與工業機器人的反應速度,特別是在危險環境中。研究團隊正將單畫素裝置擴充套件為陣列系統,並獲得澳洲研究委員會的經費支援。

Walia教授坦言:「雖然我們的系統仍屬簡化模型,但將持續最佳化其視覺處理能力與能耗表現。」團隊計劃開發混合系統,將這項類比技術與傳統數位電子元件整合。

研究團隊同時探索其他材料,希望將應用範圍延伸至紅外線領域,未來或能用於即時監測全球排放與有毒物質偵測。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先進材料技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