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驚現「蜘蛛網」地貌!好奇號拍下震撼360度全景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好奇號探測車最近在火星蓋爾撞擊坑(Gale Crater)捕捉到一組驚人的全景影像,291張由桅杆相機(Mastcam)拍攝的照片經過精密拼接與色彩校正,呈現出宛如蜘蛛網般的奇特網狀巖層結構。這些被科學家暱稱為「盒狀構造」的地貌,其實是數十億年前地下水滲透巖層裂縫後礦物質沉積硬化,再經過火星強風長期侵蝕周邊岩石所形成的壯觀景象。
這組珍貴影像拍攝於2025年5月15日至18日期間,正值好奇號登陸火星的第4,451至4,454個火星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團隊特別調整色彩平衡,模擬地球日光條件下的視覺效果,讓我們能夠以最自然的方式欣賞這片火星奇景。現在更推出360度互動影片,讓全球民眾都能線上探索這片神秘地貌。
從太空俯瞰,這些交錯縱橫的巖脊確實酷似巨型蜘蛛網(如頁首圖片所示)。早在2012年好奇號登陸前,這種特殊構造就引起科學界高度興趣。研究顯示,它們形成於遠古時期地下水滲流巖層裂縫的過程,水中礦物質像水泥般填補縫隙並硬化,經過漫長歲月的風蝕作用,周圍較軟的巖層被逐漸侵蝕,最終留下這些堅硬的網狀巖脊結構。
仔細觀察全景影像,可以清楚看見好奇號留下的車輪軌跡。畫面右側遠方是被暱稱為「Texoli」的孤山,而影像頂部中央位置則是蓋爾撞擊坑的邊緣輪廓。自2014年以來,好奇號持續探索撞擊坑內高達5公里的夏普山(Mount Sharp)山麓區域,為人類解開火星地質演變之謎。
這臺由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實驗室(JPL)打造的火星探測車,自2012年成功登陸後就隸屬於NASA火星探測計劃。好奇號配備由聖地牙哥馬林太空科學系統公司研發的高效能桅杆相機系統,多年來持續為地球傳回珍貴的火星地質與氣候資料,幫助科學家評估這顆紅色星球過往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最新科學突破不漏接:立即訂閱SciTechDaily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