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學習:AI如何像訓練寵物般教會機器思考?
理解智慧並創造智慧機器,是當代科學界最令人著迷的挑戰之一。無論對機器還是生物來說,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都是智慧的核心要素。早在1948年,現代電腦科學之父艾倫·圖靈就提出建造能展現智慧行為的機器,並討論如何透過「獎勵與懲罰」來「教育」這些機器。這個前瞻性的構想,最終催生了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分支——強化學習。
強化學習的運作原理,其實與訓練寵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像訓練師會用零食獎勵表現良好的狗狗,強化學習也是透過設計獎勵機制,讓AI系統在與環境互動時學會最大化收益。2024年ACM圖靈獎得主安德魯·巴託和理查·薩頓,正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
在強化學習框架中,所謂的「智慧體」可以是下棋程式這樣的軟體,也可以是執行家務的實體機器人。這些智慧體能感知環境狀態(例如棋盤佈局或居家空間),並採取相應行動(如移動棋子或操作家電)。研究人員會為它們設定明確目標,比如贏得比賽或完成清潔任務。
強化學習提出一個大膽假設:只要設計出合適的「獎勵函式」,讓智慧體追求累積獎勵最大化,就能達成任何既定目標。雖然這個「獎勵假說」尚未被完全證實,但已有許多成功案例。例如圍棋程式AlphaGo在2016年擊敗世界冠軍李世乭,以及讓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變得更實用的技術突破,都運用了強化學習。
巴託和薩頓在1980年代開創這個領域時,融合了動物心理學、控制理論和數學最佳化等多元知識。他們不僅建立嚴謹的數學基礎,還開發出至今仍被廣泛使用的標準演演算法。兩人合著的《強化學習導論》自1998年出版以來,已被引用超過7.5萬次,培育出整整一代研究人才。
令人驚喜的是,強化學習甚至對神經科學產生影響。研究發現,人類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在獎勵驅動行為中扮演關鍵角色,而強化學習的特定演演算法竟能解釋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機制。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巴託和薩頓的開創性工作持續啟發著後續研究,也吸引科技巨頭投入龐大資源。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強化學習的未來發展令人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