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人類活動或致野生黑猩猩特定手勢文化消失

人類活動或致野生黑猩猩特定手勢文化消失

為了探究某一現象,一群研究人員花費多年時間,在象牙海岸的塔伊國家公園,針對彼此相鄰的四個野生西非黑猩猩群落展開觀察資料的收集工作。他們從早到晚密切觀察這些黑猩猩,並記錄下所有看似重要的行為。

他們的發現與性行為相關,具體而言,是不同黑猩猩群體為尋求交配機會所採取的不同方式。人類可能會用糟糕的搭訕話術來吸引異性,而雄性黑猩猩則有其他方式來吸引雌性的注意。其中包括透過發出聲音進行交流的手勢,也就是發出特定聲音來表達某種意圖,在這裡就是它們想要交配的慾望。

論文第一作者馬蒂厄·馬爾貝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我們識別出四種由雄性黑猩猩用來吸引雌性與之交配的交流手勢,分別是『踢腳跟』、『敲指關節』、『折樹葉』和『搖樹枝』。」

研究團隊還發現,這四種手勢在國家公園內不同黑猩猩群體中的使用並不一致,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方言」。馬爾貝解釋道:「在2013年至2024年期間,我們發現相鄰黑猩猩群落之間,甚至是非洲各地的黑猩猩種群之間,這些交流手勢的使用頻率存在差異。」

進一步分析長達45年的資料顯示,所使用的手勢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考慮到雌性黑猩猩會在不同群體之間遷移,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得出結論,這些不同的手勢「方言」很可能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這也為黑猩猩存在文化提供了證據。

該研究的高階作者之一凱瑟琳·克羅克福德表示:「同一群落內持續使用相同的求偶訊號形式,但在透過雌性遷移實現定期基因流動的相鄰群落之間使用不同的訊號形式,這表明黑猩猩存在透過社會學習形成的方言,這一證據此前很少被證實。」

然而,研究團隊也發現,在其中一個群體中,一種手勢似乎已經完全消失。高階作者利蘭·薩穆尼指出:「如今,四個群落之一的北部群體中的雄性黑猩猩,已經有20年未被觀察到使用『敲指關節』這一手勢,儘管在2004年之前,北部群體的所有雄性黑猩猩都會使用這一手勢。」

他們將這一現象與該地區的人類活動聯絡起來。研究人員寫道:「自1999年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壓力,北部群落失去了許多成員,包括所有成年雄性黑猩猩,最後一隻成年雄性黑猩猩於2008年被偷獵者殺害。在2004年至2011年的八年時間裡,該群體中沒有兩隻成年雄性黑猩猩同時存在,這限制了雄性之間的競爭,也減少了成年雄性黑猩猩示範訊號使用的機會。這種種群數量的下降與北部群體中『敲指關節』手勢的明顯消失相吻合。」

鑑於社會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知識的水平傳播是進化變化的強大機制」,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發現強調了必須防止人類活動進一步破壞黑猩猩的文化。

高階作者羅曼·維蒂格稱:「迫切需要將保護黑猩猩文化納入保護策略中。」馬爾貝補充道:「這項倡議不僅對該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也有助於我們理解自身的進化歷史。」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