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藥物新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可降低45%失智風險
愛爾蘭高威大學兩位醫學系學生主導的一項突破性研究發現,常用於治療糖尿病的GLP-1受體促效劑類藥物,可能大幅降低失智症風險。這項刊登在《JAMA Neurology》期刊的重要研究,為糖尿病與神經退化疾病之間的關聯提供了新見解。
研究團隊透過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檢視了26項臨床試驗、超過16萬名受試者的資料。結果顯示,雖然多數降血糖藥物對失智風險沒有顯著影響,但GLP-1受體促效劑卻能有效降低患病機率。這類藥物包括臺灣民眾熟悉的胰妥讚(Ozempic)、善纖達(Saxenda)等。
資深研究者、高威大學老年醫學專家Catriona Reddin醫師指出:「這項研究讓我們更清楚某些糖尿病藥物如何影響大腦健康。雖然已知糖尿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但降血糖療法能否預防認知功能退化一直未有定論。我們的研究特別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具有保護腦部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具重大公共衛生意義的研究,竟是由兩位大三醫學生Allie Seminer和Alfredi Mulihano主導完成。高威大學醫學院院長Martin O'Donnell教授表示:「在糖尿病與失智症盛行率持續攀升的當下,這項發現格外重要。更令人振奮的是,這項研究展現了我們醫學教育強調研究實作的成果。」
來自紐約的共同第一作者Seminer同學分享:「能以本科生身分參與這種規模的研究,是難以置信的經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份責任感——知道我們的工作可能影響全球對健康議題的理解。」另一位來自敦多克的Mulihano同學則說:「這徹底改變了我對醫師角色的認知,研究過程結合了臨床洞見、資料分析與批判性思考,這是單純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
這項研究不僅為糖尿病治療帶來新觀點,更展現了醫學教育中研究訓練的重要性。隨著人口老化,這類兼具降血糖與神經保護作用的藥物,未來可能在預防失智症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