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考古 > 戈壁長城新發現:揭開西夏王朝邊防戰略的神秘面紗

戈壁長城新發現:揭開西夏王朝邊防戰略的神秘面紗

橫跨蒙古高原沙漠的戈壁長城全長321公里,由夯土、石材與木材構築而成,是貫穿中蒙兩地的中世紀長城系統中最鮮為人知的一段。最新考古研究首度確認,這座巨型邊防工事主要建於西夏王朝(1038-1227年)期間,當時正值邊境防禦體系擴張與地緣政治劇變的關鍵時期。

無人機空拍影像顯示,儲存完好的石砌城牆沿著山坡蜿蜒。圖片來源:Golan等學者,刊登於《Land》期刊。

這項由希伯來大學吉迪恩·謝拉赫-拉維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透過實地考察與科技分析,顛覆了傳統對長城功能的認知。研究發現戈壁長城不僅是軍事屏障,更是兼具劃定疆界、資源管控與鞏固帝國統治的多功能基礎建設。

「中世紀長城系統橫跨中國北方、蒙古乃至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總長約4,000公里,」謝拉赫-拉維教授解釋:「但位於蒙古南戈壁省的這段321公里城牆,過去始終是整個系統中最神秘難解的部分。」

考古證據顯示,雖然主要建造期在西夏,但從西元前2世紀到19世紀間,這個偏遠地區曾出現間歇性駐軍活動。城牆結構採用當地特有的夯土工法,並巧妙結合石材與木材強化,展現出對惡劣環境的卓越適應力。

更令人驚嘆的是生態空間分析結果:城牆路線經過精心規劃,沿線要塞選址皆考量水源與木材供應,並利用山隘、沙丘等自然地形成為防禦優勢。「這根本是套精密設計的邊境管理系統,」研究團隊強調:「西夏王朝透過基礎建設投資,有效掌控資源流動、人口遷徙與疆域邊界。」

這項發表於《Land》期刊的突破性研究,重新定義了學界對古代邊防的認知——這些建築不再是靜態的軍事屏障,而是動態的行政管控網路。戈壁長城的案例,為理解歐亞大陸古代帝國如何透過基礎建設施展統治權力,提供了嶄新的研究視角。

_____

Dan Golan等學者,《探索戈壁長城:蒙古沙漠中大型中世紀邊防系統的考古研究》,《Land》第14卷第5期,2025年,doi:10.3390/land1405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