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級操控:開啟光電材料新紀元
科技
03-01
在光調變與量子技術領域,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正引領著革命性的變革。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方法,能夠大幅提升鋁鈧氮化物(AlScN)的光電特性,為整合光子學帶來重大進展。
光電效應,即利用電場控制光的能力,在整合光子學與量子資訊科學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種效應使得光調變與頻率轉換等應用成為可能,而這些應用都依賴於非線性光學材料——這些材料允許光波透過電場進行調整。傳統的非線性光學材料,如鈮酸鋰,雖然具有強大的光電響應,但卻難以與矽基裝置整合。在尋找與矽相容的材料過程中,鋁鈧氮化物(AlScN)因其優異的壓電特性而脫穎而出。
然而,如何更好地控制其特性並提升其光電係數,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Chris Van de Walle教授領導的計算材料研究團隊,近期在《應用物理快報》上發表了封面文章,揭示瞭如何透過調整材料的原子結構與組成來提升其效能。研究發現,將鈧原子沿特定晶軸規則排列,能大幅提升光電效能。
這一發現啟發了研究團隊探索所謂的超晶格結構,即交替沉積原子級薄層的ScN與AlN。他們發現,精確定向的層狀結構確實能顯著提升光電特性。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應變可以被用來調節材料特性,使其接近最佳狀態,從而獲得最大的光電增強效果。
「我們對AlScN在非線性光學領域的潛力感到非常興奮,」Van de Walle教授表示,「同樣重要的是,這項研究獲得的見解將使我們能夠系統性地研究其他異質結構合金,這些合金可能具有更優異的效能。」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以及由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贊助的半導體研究公司計劃SUPREME的支援,為未來的光電材料開發開啟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