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發現!始祖鳥化石揭開鳥類飛行的演化之謎
生物
05-16
科學家近日在《自然》期刊發表研究,透過紫外線照射技術,在一具儲存異常完好的始祖鳥化石上發現前所未見的羽毛與骨骼結構。這項發現為鳥類飛行能力的演化過程提供了最清晰的線索。
這具編號第14號的始祖鳥化石,其儲存狀態之佳讓研究人員能清楚觀察到頭骨解剖結構、羽毛排列方式,甚至手腳上的軟組織。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王敬邁表示:「這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化石標本,也是我們見過最完美的始祖鳥化石。」
始祖鳥生存於1.5億年前,儘管發現至今已164年,它仍被公認為最古老的鳥類。劍橋大學古生物學家丹尼爾·菲爾德指出,這些化石清楚展現了從侏羅紀始祖鳥到白堊紀現代鳥類之間漫長的演化歷程。
這具化石最初由私人收藏家於1990年購得,後經多次轉手,最終在2022年由菲爾德博物館收購。當時化石仍被岩石包覆,博物館團隊耗費1,300小時精心清理後,驚喜發現這竟是迄今最完整的始祖鳥標本,連羽毛和皮膚的印痕都清晰可見。
最令人振奮的是其羽毛結構。研究顯示,這隻始祖鳥擁有現代飛鳥特有的第三級飛羽,這種特徵在非鳥類恐龍身上並不存在。這項發現不僅支援飛行能力可能多次獨立演化的理論,也為飛行起源的爭議提供了新證據。
研究還發現,這隻始祖鳥腳部覆蓋鱗片,顯示牠主要在地面活動。王敬邁解釋:「作為最早用羽毛飛行的恐龍,以現代標準來看牠的飛行能力相當原始。」此外,其手部結構顯示牠可能具備攀爬能力,這與先前認為始祖鳥會在樹棲的假說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