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破解水銀核分裂之謎!五維模型揭開罕見不對稱現象
國際研究團隊最新開發的五維Langevin模型,成功預測了水銀同位素的不對稱核分裂現象,為鈾和鈽以外元素的核分裂研究開闢新視野。這項突破性成果已發表於《物理評論C》期刊,並獲選為編輯推薦論文。
由東京科學大學石塚千佳子副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針對質量數中等的汞同位素(180Hg和190Hg)進行精確模擬,不僅重現實驗觀測到的複雜分裂碎片分佈與動能,更首次捕捉到180Hg特有的雙峰質量分佈特徵。這項研究證實,即使在40-50 MeV的高激發能狀態下,核殼層效應仍會持續影響分裂動態。
核分裂作為原子核分裂成較小部分的過程,向來是核物理學的核心課題。相較於鈾、鈽等重元素已累積豐富研究成果,原子序低於82的元素(如水銀)卻展現出難以用現有理論解釋的異常行為。實驗資料顯示,180Hg會產生尺寸差異極大的不對稱分裂碎片,這現象直接挑戰現有理論框架。
研究團隊採用創新方法,在形變空間邊界設定軟牆面,更真實模擬核分裂過程中的形狀演變。模型同時考量巨觀的液滴狀運動與微觀殼層結構效應,並精確計算伴隨中子發射的多階段分裂過程。結果顯示,雖然低激發能時碎片質量分佈受影響較小,但總動能(TKE)會產生顯著變化,使其成為研究多階段分裂的重要指標。
這項跨國合作研究除日本團隊外,還包含烏克蘭核能研究所Ivanyuk博士、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Schmitt教授等國際頂尖學者參與。研究成果不僅深化人類對次鉛區域核分裂的理解,更驗證五維Langevin模型作為理論預測工具的可靠性,為未來核物理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F. A. Ivanyuk等人,《次鉛區域的殼層效應與多階段分裂》,2025年5月20日發表於《物理評論C》DOI: 10.1103/PhysRevC.111.054620
贊助單位:日本學術振興會
掌握最新科技動態:立即訂閱SciTechDaily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