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與熱水器如何讓城市變身「巨型電池」?
隨著交通與供暖電氣化加速推進,許多人擔憂激增的用電需求可能壓垮電網。在澳洲,預計2050年前用電量將翻倍。若民眾同時為愛車充電並使用電熱水器,用電尖峰將飆升,迫使電網進行昂貴升級——但這只會發生在缺乏規劃的情況下。
這場能源革命其實暗藏驚喜:當電動車與電熱水器普及後,每個澳洲家庭平均將擁有46度電的分散式儲能潛力(包含車用電池與熱水儲能)。放大至全國,若所有車輛與熱水器皆電氣化,其彈效能源儲存總量將突破1,000百萬度電,遠超雪山水電2.0計畫(350百萬度電)與現有電網級儲能裝置的總和。
政府若能善用這些「隱形電池」,不僅能最佳化電網運作,更能省下數十億元的基礎建設支出。我們最新研究證實:透過智慧排程,都市將從單純用電端轉型為「彈效能源樞紐」,隨時儲存與釋放電力。
電氣化的本質是以潔淨電網取代化石燃料。對家庭而言,這代表將燃油車換成電動車,並以熱泵等電熱系統替代瓦斯熱水器。當電力來源主要為再生能源時,此轉型能大幅削減碳排。
這些裝置的附加價值遠超原本功能——電動車電池儲電量通常是家用儲能系統的數倍;熱水器則以熱能形式儲存電力。對電網管理者而言,這兩者都是最佳化供電的利器。
電網運作本質是場精密平衡術。當熱浪來襲等用電尖峰時段,需求可能壓垮常態供電,導致電價暴漲。若能將充電與燒熱水等行為移至離峰時段,將有效緩解電網壓力。
以100%使用綠電的坎培拉為例(該地區設定2045年達淨零目標),我們建模發現:若智慧調控充電與熱水時機,每人每日可轉移約5度電用量(佔居民日均用電量1/3)。無序用電會導致用電尖峰暴增34%,但若集中於夜間離峰時段,增幅可壓制在16%,省下升級變電站與輸電網的鉅額開支。
研究更發現坎培拉的儲能熱點具動態特性:工作日白天,辦公區因停滿電動車使儲能容量提升31%。這提示我們應在熱點區域廣設智慧充電樁,並建立虛擬電廠來協調家用裝置用電時機。
要釋放這股儲能潛力,需要政策與科技雙軌並進。雖然南澳虛擬電廠已展現實務可行性,但目前多數澳洲家庭仍缺乏智慧電器,電價機制也欠缺彈性。政府與能源公司應採取以下行動:
當澳洲邁向全面電氣化,城市正從能源消費者轉型為供需調節者。只要運用得當,平凡的電熱水器與電動車不僅能滿足家戶需求,更能成為推動潔淨能源未來的關鍵引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