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加強」疫苗革命!MIT研發微粒子技術,一針搞定多劑疫苗
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研究帶來疫苗技術的重大突破!科學家正開發一種「自體加強」疫苗,透過特殊設計的微粒子載體,能在人體內定時釋放追加劑量,未來可能只需施打一針,就能完成完整接種程式。
目前許多疫苗都需要多次接種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例如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需要施打兩劑,分別在幼兒1歲和3歲時接種;小兒麻痺疫苗在美國則建議施打四劑,分別在2個月、4個月、6-18個月和4-6歲時完成。
對於醫療資源充足的地區來說,安排這些接種時程頂多隻是麻煩。但在偏鄉、醫療基礎設施不足的地區,這卻可能造成致命問題。每年約有150萬兒童死於可預防的疫苗相關疾病,全球更有五分之一的兒童無法獲得基本疫苗接種。
研究作者Ana Jaklenec表示:「這項研究的長期目標是讓疫苗接種更普及,特別是針對難以獲得醫療服務的兒童,包括美國鄉村地區和開發中國家醫療資源不足的區域。」
研究團隊由Jaklenec和Robert Langer領軍,開發出一種聚合物微粒子載體系統。這些微粒子能攜帶疫苗劑量,並在人體內緩慢分解,在初次接種數週後自動釋放追加劑量。團隊已成功測試小兒麻痺疫苗微粒子,能在25天後釋放追加劑量。
p>為解決早期聚合物分解會釋放酸性物質的問題,團隊改採聚酸酐類聚合物。這類材料已用於醫療產品,且不會產生酸性問題。研究測試了23種不同化學結構的聚合物,要求它們能在40°C下保持穩定,並能承受微粒子封裝過程。
在白喉疫苗測試中,微粒子疫苗在注射兩週後釋放追加劑量。結果顯示,接種微粒子疫苗的小鼠,一個月後產生的抗體水平與傳統兩劑接種的小鼠相當。研究主要作者張琳梓萱(Rhoda Zhang)表示:「若想延長釋放時間至一個月或更久,我們可以透過增加聚合物分子量或疏水性來實現。」
這項技術不僅適用於兒童疫苗,未來也可能應用於其他需要定期給藥的治療。雖然還需更多研究才能應用於人體,但團隊對其潛力相當樂觀,認為這將是「提升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的實用解決方案」。
這項突破性研究已發表於《先進材料》期刊,為疫苗技術開啟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