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 35000 年:赭石使用的古老秘密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證據,顯示在中石器時代,西非地區的人們就已開始使用赭石。這些赭石製品可追溯至 3 萬到 4 萬年前,呈現鐵鏽色澤,似乎被碾碎成粉末,當作「蠟筆」使用。
據研究作者表示,考古遺址中赭石的有無,可作為衡量古代人類文化與行為複雜程度的指標。赭石是一種天然顏料,含有氧化鐵和黏土,這種略帶紅色的物質,被史前部落巧妙地用於多種用途,像是當作防曬用品,或是類似膠水黏合劑的填充劑。
赭石也是世界上最早一批藝術家的首選材料,他們用這種質樸的顏料繪製洞穴壁畫,裝飾貝殼、骨頭及其他手工藝品。許多史前儀式也被認為會使用赭石當作身體彩繪,這一切都表明,赭石在人類抽象思維和象徵性行為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到目前為止,有關赭石使用的最古老證據大多來自非洲南部、東部和北部。大約在 16 萬年前,這種赭紅色就成為當地考古記錄中的常見元素。上個月,研究人員宣佈在南非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赭石礦,估計約有 4.8 萬年曆史。
然而,西非的情況有所不同。在這項新研究之前,該地區尚未針對中石器時代的赭石遺蹟進行重大研究,這使得重建非洲這一地區行為進化的節奏變得困難重重。
為這個考古學上的空白增添一抹色彩,研究作者報告稱,他們在塞內加爾的通布拉三世遺址發現了 46 塊赭石碎片。根據這些碎片上留下的角度和敲擊痕跡,研究人員推斷,其中許多碎片似乎被研磨成了粉末,不過這些紅色粉末究竟用於何種用途,仍是個未解之謎。
在分析了遺址中發現的各種富鐵原材料後,作者得出結論,這些粉末可能並非用於防曬,因為防曬需要純氧化鐵,而通布拉三世遺址的材料中鐵含量不一。
除了這些碾碎的顏料,該遺址還出土了四根赭石棒,看起來並未被製成粉末。研究作者注意到,其中兩根赭石棒呈現「研磨面和磨損的一端」,他們推測「這些赭石棒可能被當作赭石蠟筆,也可能具備顏料的功能」。
總體而言,目前還無法確切知曉通布拉三世遺址的史前居民究竟如何使用這些赭石。研究作者寫道:「這些遺蹟可能是塞內加爾已知最早的赭石開採證據。」他們還補充道:「這可能為西非中石器時代的象徵性行為開啟新的研究視角。」
這項研究發表在《考古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