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物 > 神經科學家揭曉壓力如何重塑大腦聽覺

神經科學家揭曉壓力如何重塑大腦聽覺

長期壓力可不只是影響心情而已,它實際上可能改變我們聽覺的方式。根據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針對小鼠的最新研究,慢性壓力會改變大腦處理聲音的方式。研究發現,在長期壓力之下,大腦需要更大的聲音才能產生和之前相同的反應。

一般都知道慢性壓力會影響學習和決策能力,但它對聽覺的影響卻鮮少被探討。本古裡安大學生命科學系的珍妮佛・雷斯尼克博士著手研究壓力是否會改變大腦的基本功能,包括我們處理聲音的方式。她解釋道:「我們知道慢性壓力是多種精神和感官疾病的風險因素,但關於在慢性壓力下大腦如何處理中性聲音的研究卻很少。」

雷斯尼克博士的研究成果於今日(2月11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期刊上。這份期刊是同儕審查的開放存取期刊,發表生物科學各領域的高品質研究,強調在理解生物體(包括其細胞、系統以及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方面的重大進展,並透過開放存取模式促進科學交流的透明度和可及性。

雷斯尼克博士的研究並未聚焦於壓力對耳朵本身的影響。相反地,她的團隊利用小鼠來探究慢性壓力如何改變大腦的聽覺處理過程,以揭示壓力可能改變聲音解讀方式的機制。他們發現,隨著時間推移,慢性壓力對聲音反應有明顯的影響。隨著壓力持續,較低分貝的聲音引發的反應顯著減弱,而小鼠對較高分貝的聲音仍能維持強烈反應。

他們還發現,這種影響可能是由於一種抑制性細胞在反覆壓力的情況下變得極度活躍,並抑制了其他細胞。他們發現,當播放聲音時,大腦中的SST細胞開始更強烈地放電,而錐體細胞和PV細胞的活動則下降。雷斯尼克博士認為,這或許可以解釋聲音感知減弱的現象。

她總結道:「我們的研究表明,反覆的壓力不僅會影響我們對帶有情感刺激的反應,還可能改變我們對日常中性刺激的反應方式。」

參考文獻:《反覆壓力逐漸損害聽覺處理和感知》,作者比沙拉特・G、卡加諾夫斯基・E、薩皮爾・H、泰姆諾戈羅德・A、利維・T、雷斯尼克・J,發表於2025年2月11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DOI:10.1371/journal.pbio.3003012。參與研究的其他人員包括她的學生加塔斯・比沙拉特、葉卡捷琳娜・卡加諾夫斯基、希拉・薩皮爾、阿妮塔・泰姆諾戈羅德和塔爾・利維。雷斯尼克博士也是澤爾曼腦科學研究中心的成員。該研究獲得以色列科學基金會(批准號725/21)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