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球 > 北極「備援系統」意外現身!科學家發現大西洋洋流崩潰危機或能延緩

北極「備援系統」意外現身!科學家發現大西洋洋流崩潰危機或能延緩

最新研究顯示,原本因氣候變遷而逐漸減弱的大西洋關鍵洋流系統,可能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具韌性,這全要歸功於北極地區意外發現的「備援機制」。

這項刊登在《科學進展》期刊的研究指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就像一條巨型輸送帶環繞大西洋,其運作模式是:冰冷的鹹水在格陵蘭附近下沉,沿著海底向南流動,最終在南極洲附近重新浮上海面,將溫暖海水帶回北半球。這個系統對維持歐洲氣溫至關重要。

挪威卑爾根大學物理海洋學家、本研究主要作者Marius Årthun解釋,以往這個下沉過程主要發生在北歐海域(包括格陵蘭海、挪威海和冰島海)。但隨著氣候變暖,該區域海水不再像過去那樣大量釋放熱量,加上北極和格陵蘭冰蓋融水持續注入海洋,稀釋了表層海水鹽度,阻礙下沉作用。

研究團隊透過電腦模擬發現,當北歐海域的深層水形成減少時,北極地區竟意外啟動了「備援系統」。Årthun指出:「我們發現巴倫支海和斯瓦爾巴群島以北區域正在形成更多深層水,這些區域因海冰退縮而擴大了深層水形成面積。」

這種被稱為「大西洋化」(Atlantification)的現象,指的是北極海洋從寒冷冰封狀態轉變為溫暖無冰狀態的過程。研究顯示,近年巴倫支海的海冰持續向北退縮,大西洋水域甚至已擴散到巴倫支海以北的歐亞海盆。

不過,喬治亞大學物理海洋學家Nicholas Foukal(未參與本研究)提出質疑:歷史上格陵蘭海形成的深層水密度極高,而北極地區缺乏類似格陵蘭冰蓋周邊的特殊環境,是否能真正替代北歐海域形成相同密度的深層水仍需進一步驗證。

Årthun團隊認為,這個新發現的備援機制可能為AMOC系統增添韌性,讓嚴重減弱或崩潰的可能性降低。但科學家也強調,仍需更多研究來確認這個機制在持續暖化的世界中能否長期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