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閨蜜比家人更重要!黑猩猩研究揭密:雌性友誼是幼崽存活關鍵

閨蜜比家人更重要!黑猩猩研究揭密:雌性友誼是幼崽存活關鍵

在坦尚尼亞岡貝國家公園的茂密森林中,一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發現,雌性黑猩猩若能在生產前建立穩固的社交關係——特別是與非親屬雌性間的友誼——將大幅提高幼崽存活率。令人驚訝的是,這種保護作用與血親或雄性保護無關,純粹取決於雌性間的社交連結強度。

這項由美國聯邦資助的研究顯示,社會連結度高的雌黑猩猩,其幼崽存活率顯著提升。研究成果發表於《iScience》期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雌黑猩猩成年後通常會離開原生群體,加入沒有親屬的新社群。這項發現因此更顯珍貴——即使遠離家人,建立深厚友誼的雌性仍能大幅提高育幼成功率。

杜克大學人類演化學助理教授、本研究首席作者約瑟夫·費爾德布魯姆指出,在雌性與姊妹母親同住的物種中,社交帶來益處並不稀奇。但雌黑猩猩通常缺乏這種家庭支援,加上牠們天生不如雄性合群,因此社交連結的重要性格外引人注目。

研究團隊分析37位黑猩猩母親與110隻後代長達30年的行為資料,特別關注生產前一年的社互動動(如結伴活動與理毛行為),以避免產後行為影響因果判斷。結果顯示:

• 社交活躍度達群體平均兩倍的雌性,幼崽周歲存活率達95%
• 社交活躍度僅平均一半的雌性,存活率則降至75%
• 此優勢持續到幼崽約5歲的斷奶年齡

後續分析排除了血親(如姊妹或母親)或雄性保護的影響,證實關鍵在於雌性間的社交網路,無論是否存在血緣關係。「這告訴我們重要的不是出生在支援性家庭,」費爾德布魯姆強調,「這些主要是與非親屬建立的社會關係。」

雖然確切機制尚待釐清,但研究團隊提出幾種可能:社交活躍的雌效能減少同類騷擾、獲取更多食物資源保護、降低幼崽遭攻擊風險,或透過懷孕期間更好的身心狀態(如營養充足、壓力較低)提高後代存活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社交效益不僅限於產前時期。研究發現社交活躍的雌性在產後仍維持穩定關係,顯示這不是短期結盟。「我們的結果雖不能證明因果,但指出被支援性群體圍繞的價值,」費爾德布魯姆解釋。

這項研究對理解人類社會演化具有重要啟示。「人類的合作規模在動物界獨一無二,」費爾德布魯姆說,「就像離鄉背井的人類女性仍能建立互助網路,研究黑猩猩社交動態有助我們理解人類如何演化成今日如此社會化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