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突破性混合晶片問世!光學與太赫茲雙向轉換開創超高速通訊新紀元

突破性混合晶片問世!光學與太赫茲雙向轉換開創超高速通訊新紀元

由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與哈佛大學共同研發的革命性晶片,成功實現了太赫茲波與光學訊號的雙向轉換。這項突破將為超高速通訊、光譜分析及量子運算等領域帶來全新可能。

太赫茲波在電磁波譜上位於微波與紅外線之間,其短波長特性使其具備傳輸海量資料的潛力。然而如何將太赫茲技術與現有的光纖通訊系統整合,一直是科學界亟欲克服的難題。

2023年,混合光子學實驗室團隊曾成功研發出一款超薄鈮酸鋰光子晶片,透過雷射光束激發可產生精準調控的太赫茲波。如今該團隊更上一層樓,開發出能同時產生並偵測太赫茲波的新型晶片,實現訊號的雙向轉換功能。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期刊,團隊負責人Cristina Benea-Chelmus表示:「我們不僅首次在鈮酸鋰光子晶片上實現太赫茲脈衝偵測,更將電場強度提升百倍以上,頻寬更從680GHz擴充套件至3.5THz。」

研究團隊的創新設計關鍵在於:在晶片中嵌入微米級傳輸線結構,這些線路就像晶片級的射頻電纜,能引導太赫茲波傳輸。透過在旁設定另一組光波導結構,大幅提升兩種波長的互動作用效率。

第一作者Yazan Lampert說明:「我們能在單一平臺上同時控制光學與太赫茲脈衝,這種結合光子電路與太赫茲電路的設計,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頻寬表現。」

這項技術可應用於太赫茲雷達系統,其精準度可達1毫米範圍。由於採用節能設計,該晶片能與現有雷射、光調製器等光子元件完美相容。團隊現正著手將晶片進一步微型化,未來可望整合至自動駕駛等新一代通訊系統。

共同第一作者Amirhassan Shams-Ansari指出:「薄膜鈮酸鋰技術為積體光子學開創嶄新應用領域,看到這項技術延伸至太赫茲領域,著實令人振奮。」

Benea-Chelmus教授預測:「我們提出的設計架構,將在6G高速通訊等未來太赫茲應用中扮演關鍵角色,其中感測與測距技術將成為通訊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end]